“寶鏡如明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寶鏡如明月”全詩
隱起雙蟠龍,銜珠儼相向。
常恐君不察,匣中委清量。
積翳掩菱花,虛心蔽塵狀。
倘蒙羅袖拂,光生玉臺上。
作者簡介(張說)
《詠鏡》張說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詠鏡》
寶鏡如明月,出自秦宮樣。
隱起雙蟠龍,銜珠儼相向。
常恐君不察,匣中委清量。
積翳掩菱花,虛心蔽塵狀。
倘蒙羅袖拂,光生玉臺上。
中文譯文:
寶鏡像明月一樣明亮,是從秦宮中制作的。
龍紋隱約出現,雙龍含珠親密對望。
我常擔心你不會發現,因為它收藏在匣子中,幾乎無人注意。
污垢積聚掩蓋了鏡子上的菱花圖案,心懷虛誠卻被塵土遮掩。
如果被羅袖輕拂,光芒就會在玉臺上閃耀。
詩意和賞析:
《詠鏡》是唐代詩人張說所作的一首詩,通過對寶鏡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思考和感慨。
寶鏡象征著人們心底真實的一面,代表著透明、明亮的心靈。詩中的寶鏡既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又有珍貴的歷史意義。它的制作發源于秦朝宮廷,隨著時間的推移,鏡子的表面逐漸積累了翳狀的塵土,鏡子中的圖案也被遮掩。
詩人張說在詩中表現出對于寶鏡的珍貴和重視,他擔心別人無法真正意會寶鏡的美麗和價值。無論是寶鏡還是人的內心,都需要得到關注和欣賞。
詩人的虛心態度也體現了他的修養和為人之道。他渴望有人能夠認真觀照寶鏡,用羅袖輕輕拂起,擺脫塵埃的遮掩,使它重新展現出光輝的形象。
《詠鏡》通過對寶鏡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對內心光明和純凈的追求,同時也呼吁人們應該擁有一顆虛心之心,去欣賞和陶冶美好的事物。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堪稱唐代詩詞佳作之一。
“寶鏡如明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jìng
詠鏡
bǎo jìng rú míng yuè, chū zì qín gōng yàng.
寶鏡如明月,出自秦宮樣。
yǐn qǐ shuāng pán lóng, xián zhū yǎn xiāng xiàng.
隱起雙蟠龍,銜珠儼相向。
cháng kǒng jūn bù chá, xiá zhōng wěi qīng liàng.
常恐君不察,匣中委清量。
jī yì yǎn líng huā, xū xīn bì chén zhuàng.
積翳掩菱花,虛心蔽塵狀。
tǎng méng luó xiù fú, guāng shēng yù tái shàng.
倘蒙羅袖拂,光生玉臺上。
“寶鏡如明月”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