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霜沾人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微霜沾人衣”全詩
綠苔生閣,芳塵凝榭。
悄焉疚懷,不怡中夜。
乃清蘭路,肅桂苑,騰吹寒山,弭蓋秋阪。
臨浚壑而怨遙,登崇岫而傷遠。
于時斜漢左界,北陸南躔,白露暖空,素月流天。
沈吟齊章,殷勤陳篇,抽毫進牘,以命仲宣。
仲宣跪而稱曰:臣東鄙幽介,長自丘樊。
味道懵學,孤奉明恩。
臣聞沈潛既義,高明既經,日以陽德,月以陰靈。
擅扶光于東沼,嗣若英于西冥。
引玄兔于帝臺,集素娥于后庭。
朒脁警闕,朏魄示沖,順辰通燭,從星澤風。
增華臺室,揚采軒宮。
委照而吳業昌,淪精而漢道融。
若夫氣霽地表,云斂天末,洞庭始波,木葉微脫。
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瀨。
升清質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
列宿掩縟,長河韜映,柔祇雪凝,圓靈水鏡。
連觀霜縞,周除冰凈。
君王乃厭晨歡,樂宵宴,收妙舞,弛清縣。
去燭房,即月殿,芳酒登,鳴琴薦。
若乃涼夜自凄,風篁成韻,親懿莫從,羇孤遞進。
聆皋禽之夕聞,聽朔管之秋引。
于是弦桐練響,音容選和,徘徊房露,惆悵陽阿。
聲林虛籟,淪池滅波,情紆軫其何托,愬皓月而長歌。
歌曰: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
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歌響未終,余景就畢,滿堂變容,回遑如失。
又稱歌曰:月既沒兮露欲晞,歲方晏兮無與歸。
佳期可以還,微霜沾人衣。
陳王曰:善。
乃命執事,獻壽羞璧,敬佩玉音,復之無斁。
作者簡介(謝莊)

謝莊(421-466),字希逸,南朝宋文學家。陳郡陽夏人(今河南太康縣),出生于建康。他是謝弘微的兒子,大謝(謝靈運)的族侄。七歲能作文,二十歲左右入仕,在東宮任過洗馬、中舍人。稍后,在江州任廬陵王劉紹南中郎咨議參軍。元嘉二十六年(449),又隨雍州刺史隨王劉誕去襄陽,領記室。次年,北魏使者在彭城和劉宋談判,曾經問起謝莊的情況,可見其聲名遠布。以《月賦》聞名。由于歷仕宋文帝、宋孝武帝、宋明帝三朝,官至中書令,加金紫光祿大夫,故世稱“謝光祿”。
月賦翻譯及注釋
翻譯
陳思王曹植,因友人應瑒和劉楨之先后去世,閑居在家,不免憂思重重。閣下長滿了綠苔,臺榭之間,也堆滿了塵埃,心里默默在難過、不快樂。
于是,半夜里起來去清掃長滿了蘭草的道路,整理桂苑,在寒山之中奏起了音樂。在出行時從簡,于秋坡上行走,不再打著大傘。是時,橫斜的銀河在東方劃出一條界線,太陽運行的方位與線路,也發生了變化,已從夏至時的偏北移向了冬至后的偏南,現在季節正處在秋冬之交。騰騰的霧露,使天空朦朦朧朧的,而明月的光芒卻仍然漫天照射。他用低聲沉吟《詩經·齊風》的“東方之月”;反復念誦《詩經·陳風》的“月出皎兮”。并即拿出筆和木板交給王粲,請他撰寫文章。
王粲向陳王曹植施以跪拜禮后說:我生在東方僻壤,長在山野中的一個不學無術之士,本領有限,深怕有負君王重托之恩德。據我所知,地沉靜在下,天高朗在上,天地形成之后,日具有“陽”的德性,月具有“陰”的精華。太陽挾著扶桑光彩自水里出來,月亮當太陽落入長滿若木花的幽谷后,相繼出來。且引著黑兔奔馳在天帝之臺榭,又聚嫦娥于帝之后宮。月初,月亮出現在東方,月底,月亮出現在西方,它則以上弦下弦之“月缺”現象,警戒人們不可自滿;初生的月與成形之月,則以月之盈虧,啟示人們應保持謙虛態度。月亮,一般都順著地支十二個時辰運行,當月行至某一星宿時,就會發生天象的變化:如遇到畢宿星,就會下雨;遇到箕宿星就會刮風等。月亮還能為三臺星座的星增加光華;也能為軒轅星座的星發揚光彩。月亮的光華照進三國東吳,而孫吳之帝業就繁榮昌盛;照到西漢,而使李夫人育女為皇后,漢道因此大順大通。
當霧氣散去,大地一片澄潔,烏云都蜷縮到天邊,洞庭湖開始興波作浪,湖邊秋樹也首見落葉。黃菊的芳香彌漫于山巔,寒雁的哀鳴也流澆在沙灘上。見那清朗的明月冉冉升起,向大地播散下柔和的光輝。群星的光華被清朗的月光所掩蓋,那長長的銀河,也因明月而失去了清暉。皎潔的月光照耀得大地如蒙上了一層白雪;那蔚藍天空在月光下有如澄明透轍的鏡子。宮中一爿爿高樓,被月光照得同霜一樣的潔白,周圍的臺階,也被照得似冰一樣的明凈。在如此月夜美景的逗誘下,君王討厭白晝娛樂,而喜歡夜晚的歡宴。于是,停止了一切歌舞與音樂,離開點著輝煌蠟燭的宮室,來到月光照射著的廳堂,端上噴香的美酒,奏起幽雅悅耳的琴音,終于在月光下陶醉了。
在這凄涼的月光如水的寒夜中,竹林里發出一種如歌似樂的聲響。這時,至親好友都不在身邊,聚攏來的是一些孤身羈旅在外的人們。大家在聽著夜晚鶴鳴之聲,特感凄清;又聞到北方民族的音樂,奏的是一些凄涼的曲調。這些游子,也撫琴調起弦來,選奏那些風格委婉的樂曲。比如:飽含遲徊怨慕情調的《防露》和《陽阿》等古樂曲。于是,原來那些樹林因風而發出的天然聲響,現在也消失了;原來滿是波紋的池水,此時波紋也不見了。總之,大氣沉寂,萬物歇息。在這種情景下,游子們心情郁結,滿腹悲苦向何處寄托?找誰宣泄?惟有對著寒月傾訴。
其歌道:“遠方的良人啊,音訊隔絕。地雖千里之隔,而明月卻可共享。迎風嘆息啊,哪能停歇不唱!可是山山水水路程實在太遠,難以跨越。”
歌聲未歇,而殘月影子卻將沉沒。于是,滿屋子里的人們都變了顏色,在徘徊著,彷徨著,像丟失了什么似的。
又接著唱道:“月亮已落啊白露將干,時間已晚啊無人與我歸還。在這美好的日子里回去吧,秋天的微霜會沾濕了人的衣衫。”
曹植說:好。于是命令侍從的下人,捧酒祝賀,進獻玉璧。并表示牢記王粲的美言,反復誦讀,永不厭煩。
注釋
1、陳王:即曹植。應、劉:即應玚和劉楨。
2、端憂:正在憂愁之中。端:正。
3、悄焉:憂愁的樣子。疚懷:傷懷,憂心。
4、怡:愉快。中夜:半夜。
5、肅:肅靜。
6、騰吹寒山:在寒山上奏樂。
7、弭:停。蓋:車蓋,這里代指車。阪:山坡。
8、浚(jùn):深。
9、崇岫(xiù):高高的峰巒。
10、漢:天河。左界:象是劃在天空的左邊。
11、北陸南躔:北陸星向南移動。躔:日月星宿運行的度次。
12、曖:蔽,充滿。
13、沈吟:沉思吟味。齊章:指《詩經·齊風》,其中《東方之日》篇里有“東方之月兮”的句子。14、殷勤:殷切習思。陳篇:指《詩經·陳風》,其中《月出》篇里有“月出皎兮”的句子。
15、仲宣:王粲的字。
16、鄙:邊境。幽介:指出身寒微。
17、樊:藩籬,丘樊指居處簡索。
18、昧道懵(měng)學:不通大道、闇于學問。
19、孤奉明恩:白白地受了君王的恩惠。孤:同“辜”。
20、沈潛:指地。義:合宜。
21、高明:指天。經:綱常。
22、日以陽德:日具有陽的德行。
23、月以陰靈:月具有陰的精華。
24、擅:同“禪”,傳位禪讓。扶光:扶桑之光,指日光。東沼:指湯谷,傳說中日出之處。
25、嗣:繼續。若:若木,神話傳說中大樹名,日落的地方。英:華西冥:指昧谷,傳說中日入之處。
26、玄兔:傳說中的月中玉兔。這里代月。帝臺:帝王的臺榭。
27、素娥:指嫦娥。后庭:帝王的后宮。
28、朒(nǜ):月初的缺月。脁(tiǎo):月末的缺月或月行失常軌。警:警惕。闕:同“缺”,缺點錯誤。
29、朏(fěi):月初生明,月光不強,叫做朏或者叫做魄。沖:謙虛謹慎。
30、順辰:指月球順著十二月的次序而言。通燭:普遍照耀。
31、澤:雨。
32、委:向下照耀。照:指月光。
33、淪:向下照耀。精:指月光。
34、霽:雨止。
35、山椒:山頂。
36、瀨:從沙石上流過的急水。
37、清質:指月亮。
38、列宿:眾星。掩:掩蓋。縟:繁,指星光燦爛。
39、長河:指天河。韜:隱藏。映:照耀。
40、柔祇(qí):指地。
41、圓靈:指天。
42、連觀:連接宮觀。觀:供帝王游憩的離宮別館。霜縞:象霜一樣的潔白。
43、周除:四周的宮殿的臺階。
44、弛:放下。縣:即懸。清懸:指懸掛著的鐘磬。
45、即:就。
46、登:進酒。
47、薦:進獻。
48、風篁(huáng):風吹竹林。
49、親懿:即懿親,指篤好的親族。
50、羇(jī)孤:指流落在外的人。
51、皋(gāo)禽:鶴。《詩經》:“鶴鳴于九皋”。夕聞:晚間的叫聲。
52、朔管:笛子。秋引:秋天的曲調。
53、弦桐:琴。練:選擇。
54、房露、陽阿:都是古曲名。
55、虛:停息。籟:風吹孔竅所發出的音響。
56、淪:微波。
57、紆軫:隱痛在心,郁結不解。
58、愬(sù):向著。
59、邁:往。音塵:信息。闕:通“缺”。
60、就:接近,即將。
61、回遑:內心彷徨,沒有著落。
62、晞:干。
63、晏:晚。
64、佳期:約會,這里指期會的人。
65、執事:這里指左右侍奉的人。
66、獻壽:進酒祝賀。羞:進獻。
67、佩:帶。玉音:對別人言辭的敬稱。
68、復:指反復誦讀。斁(yi):厭煩。
月賦賞析
一
由古至今,文人雅士以“月”為題的詩文不勝枚舉,從《古今圖書集成》所搜羅的作品,即可見一斑。謝莊有五子,他替他們取了甚為風雅的名字,分別是飏、朏、顥、從(上有山)、瀹(上有草)。有風,有月,有山,有水,可見謝氏是個性情中人,甚為風雅,且對“月”定有一份難以名狀的好感,故也以“月”為題,創作了《月賦》。縱然在當時,人們對《月賦》的評價已十分不一致,如,宋孝武帝為之“稱嘆良久”,認為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佳作;顏延之則說:“美則美矣,但莊始知‘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人更拿它來和宋玉的《風賦》、謝惠連的《雪賦》做比較,但看法仍有分歧。就以“月”為題的文學作品來看,謝莊的《月賦》仍是其中的翹楚,否則,像《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類書,就不會相當一致地都收錄了這篇文章。
二
我們可以發現謝莊的行文并不直接切入主題——“月”,而是拿曹植和王粲來替自己說話,先是以“陳王初喪應劉,端憂多暇”作為起筆。之后,陳王“抽毫進牘,以命仲宣”,讓主角轉到王粲身上,文章由此處宕開,最后,再以陳王連連稱“善”作結。以這樣的虛構來從事文學創作,謝莊并非頭一位,這種以構擬的人物進行對話的行文方式,早已成了“賦”文學的一特征。
而謝莊僅僅是踵繼前人的作法,卻引來不少的批評,認為《月賦》既然借歷史人物來創作,但也該考慮到是否合乎史實。如,王粲死于建安二十二年春,徐干、陳琳、應玚、劉楨也都卒于這一年,而到了魏明帝太和六年曹植才被封為陳王,謝莊卻稱曹植為“陳王”,又有說既已假托王粲之口來抒發情感,就不應該寫入孫堅夫人夢月入懷而生孫策的傳說事件。這樣聽起來似乎言之成理,但,對于一篇非史非傳的文學作品而言,我們理當以較感性的眼光來看待它,不應如此苛責,因為他并不損害文章的美感。
由于《月賦》以“陳王初喪應劉,端憂多暇”為開頭,讓謝莊筆下的“月”注定以愁憂的形態出現。風月、山水本是無情的,因人而沾染了許多的情感,“月”亦是如此,它本身并沒有喜怒哀樂,是謝莊希望讓它帶著情感的色彩。而長年為病所苦的謝莊,自稱已是“常如行尸”而“無意于人間”。有這樣的情懷,心中那份說不盡的哀戚,當然也很容易地渲染了所見到的“月”。
人也會隨著外在景觀的改變,而體悟自我,所謂“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指的正是這個道理,而一年四季中,最容易讓人有悲傷、凋零之感的,應是“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秋天,在這樣的季節里,“月”自然也會浸染惆悵與孤凄。所以,謝希逸也就以秋天的“月”作為《月賦》描寫的主題對象。
三
“月”既然是全文描寫的主題對象,而謝莊在四百四十三個字中,直接點出“月”字的,雖然僅有六次,但是每一次都是那么恰到好處。
曹子建因剛遭受知己亡故之痛,憂悶不樂,已久未出游,夜半時分愁緒又起,遂外出解悶。遙望著天空,見到“白露曖空,素月流天”,心中不勝感慨,低聲吟誦起《詩》句來,仍覺不足以消愁解悶,于是要王仲宣為此情此景寫一篇文章。原本愁思是悶在曹植的內心里,因為偶然之間見到“月”,那份內在的情緒也就有了一個可供寄托的外在具象——“月”,讓無情的“月”和有情的人彼此接觸在一起,展開了對“月”的描寫。
王粲在陳王授意之下,先是一番的謙虛,述說自己的不才,幸蒙陳王的恩寵,不敢有負此恩,只好姑且一試,接著就說道:“日以陽德,月以陰靈。”以類此“日”、“月”的對比,及其延伸出的“陽”、“陰”觀念做為開頭,引領出種種附著人的價值觀的“月”和“月”的神話傳說,可以說是鋪陳、說理的成分多,而寫景、抒情的成分甚少,“朒朓警闕,朏魄示沖”,將“月”相的變化說成了是在警示人君的作為須合德,須謙沖;“委照而吳業昌,淪精而漢道融”,更引用了夢“月”入懷的神秘傳說,讓“月”與朝代、家國的興衰產生了一定的系連,凡此種種,想必是漢賦“鋪采摛文”和“勸百諷一”的遺型。
寫完了“月”的種種典故,謝莊又繼續借王粲之口,連寫了十四句優美異常的文字,雖沒直接點明就是在寫“月”,但句句扣緊“月”:先是以六個句子來描寫天上的云氣、地上的湖光山色的種種,為月的升起營造出不凡的氣象;等到月由東方緩緩升起,也僅以“升清質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如此不著痕跡的筆法寫出;接著,又是以六個句子來形容月色本身和月色底下的景況。正由于月色是如此的俊美,君王也因而喜愛此月,罷去所有的歌舞,也就“去燭房,即月殿”,此時才明言“月”字,做為前文的說明,也為后文預留了線索。
走向“月”殿,帶來了羈旅的幾許孤寂,感受到至親好友不在的凄楚,王粲的“月”也從沒有直接感情的柔美,轉為誘發感慨的凄美。此時,不管是天籟,還是樂音,聽來一切都是那么凄苦異常,更反過來使人有一種無限的郁結縈繞于胸,最后發現唯有“愬皓月而長歌”,才能消解種種的不樂。因“月”引發愁緒,也唯對“月”長歌才能消除愁緒,表示只能與“月”對話,這就更顯出羈旅的孤獨與悲哀。
對“月”長歌什么呢?“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望著“月”,一時間感到雖與美人相隔甚遠而無法相見,但那共有的明“月”可以傳遞彼此的信息,也算稍稍慰藉相思之苦,回過神來,發現距離終究是無法超越的。這種因“月”而引發對家鄉、對情人的相思,可說是千古不變的母題。由于唱得深情款款,聽者也聽得入神,卻霎然而止,聽者恍然若失,于是又歌一曲:“月既沒兮露欲晞,歲方晏兮無與歸,佳期可以還,微霜沾人衣。”“月”將西沒,是歲也將終了,要人趁時光尚好時回去,正與“升清質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的“月”升起的情形相呼應,做為完美的結束。
最后,陳王的連連稱“善”,不但給予王粲一個回應,也算回應了文前的“陳王初喪應、劉”,總結了全文。
四
據史書的記載,與謝莊同時的袁淑,看過謝莊所作的《赤鸚鵡賦》之后,曾感嘆道:“江東無我,卿當獨秀。我若無卿,亦一時之杰也。”李調元稱此賦“屬對工整”,且認為是“律賦先聲”。而與《赤鸚鵡賦》同一時期所作的《月賦》,亦運用了許多整飭的對偶,有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等對,甚至有駢四儷六的句式。以最為人所稱道的“若夫氣霽地表”至“周除冰凈”一段為例:
“氣霽地表”對“云斂天末”
“洞庭始波”對“木葉微脫”
“菊散芳于山椒”對“雁流哀于江瀨”
“升清質之悠悠”對“降澄輝之藹藹”
“列宿掩縟”對“長河韜映”
“柔只雪凝”對“圓靈水鏡”
“連觀霜縞”對“周除冰凈”
十六句中兩兩對偶,有五組四字句對,二組六字句對,而且前八句更是“四、四;四、四;六、六;六、六”的駢四儷六的句式;且“末”、“脫”二字同一韻,“瀨”、“藹”二字又一韻,“映”、“鏡”、“凈”三字也同韻,知其亦開始講求押韻。
總之,《月賦》除了情感的表達甚為成功,結構上亦是自為完整的一體,句子的對偶、押韻,也充分展現了“五色相宣、八音協暢”的時代特色。
月賦創作背景
關于《月賦》的創造年代,現有史料沒有直接明確記載。但可以考證求出答案。謝莊《月賦》以虛構陳王曹植與文學侍從王粲的對話來描繪月亮,抒發羈旅孤獨、“怨遙”、“傷遠”之感,思人懷歸之情。這正切合元嘉二十八年(451)間劉駿與謝莊的各自身份、處境和他們的關系。
《南史》卷二十《謝弘微傳》記載:“孝建元年,(謝莊)遷左將軍。莊有口辯,孝武嘗問顏延之曰:‘謝希逸《月賦》何如?’答曰:‘美則美矣,但莊始知“隔千里兮共明月”。’帝召莊以延之答語語之,莊應聲曰:‘延之作《秋胡詩》,始知“生為久離別,沒為長不歸”。’帝撫掌竟日。”據此可見,《月賦》必作孝建元年(454)前,在此前已被劉駿、甚至為有文人相輕習氣的大文豪顏延之等人稱美,孝武帝劉駿熟知《月賦》,《月賦》與劉駿有關系。
不僅如此,劉駿是個有文學才華的人,雖然他不是個懿德之君。《文心雕龍·時序》說:“自宋武愛文,文帝彬雅,秉文之德,孝武多才,英采云構。”《詩品》卷下“宋孝武帝、宋南平王鑠、宋建平王宏”條也說:“孝武詩,雕文織采,過為精密,為二蕃希慕,見稱輕巧矣。”《顏氏家訓》卷四《文章篇》道:“自昔天子而有才華者,唯漢武、魏太祖、文帝、明帝、宋孝武帝。”劉駿稱帝后有《傷宣貴妃擬漢武帝李夫人賦》,見《宋書》卷八十《孝武十四王傳附始平孝敬王子鸞傳》。他在稱帝前,就是個文采橫溢的藩王。《宋書》卷五《文帝紀》載元嘉二十七年(450)秋七月文帝令北伐。劉駿作有《北伐詩》,見《藝文類聚》卷五十九。劉駿富有文才,與曹植相似。
《宋書》卷六《孝武帝紀》記載劉駿“文帝第三子也”。《三國志》卷二十《武文世王公傳》:“武皇帝二十五男,卞皇后生文皇帝,任城威王彰,陳思王植,蕭懷王熊。”劉駿非太子,這也與曹植相似。
《宋書·孝武帝紀》:“(元嘉)二十八年,(劉駿)進督南兗州、南兗州刺史,當鎮陽山。尋遷都督江州荊州之江夏豫州之西陽晉熙新蔡四郡諸軍事、南中郎將、江州刺史,持節如故。時緣江蠻為寇,太祖遣太子步兵校尉沈慶之等伐之,使上總統眾軍。”《漢書》卷二十八《地理志下》:“淮陽國,高帝十一年置。莽曰新平。屬兗州。……縣九:陳,故國,舜后,胡公所封,為楚所滅。”《宋書》卷三十六《州郡志二》載元嘉二十二年(445)至孝武大明三年(459),合豫州與南豫州為一,治姑孰;又載南豫州南梁郡有陳縣,“陳令,前漢屬淮陽,后漢屬陳,《晉太康地志》屬梁”。又載豫州有陳郡,“陳郡太守,漢高立為淮陽國,章帝元和三年更名。晉初并,梁王肜薨,還為陳”。陳地,無論依漢屬兗州,還是依宋屬豫州,都屬于劉駿在元嘉二十八年的轄地。劉駿在這一點的轄地與陳思王植的封地有相似的地方。《三國志》卷十九《陳思王傳》:“(太和六年)二月,以陳四縣封植為陳王,邑三千五百戶。植每欲求別見獨談,論及時政,幸冀試用,終不能得。既還,悵然絕望。”
劉駿在元嘉二十八年也是被貶失意的。《宋書·孝武帝紀》:“(元嘉)二十七年,坐汝陽戰敗,降號鎮軍將軍。又以索虜南侵,降為北中郎將。二十八年,進督南兗州、南兗州刺史,當鎮山陽。尋遷都督江州荊州之江夏豫州之西陽晉熙新蔡四郡諸軍事、南中郎將、江州刺史,持節如故。”劉駿被貶遠離都城建康,與陳思王植遠離都城洛陽也有相似的地方。
謝莊與王粲都是世家子弟,貴公子孫,又同是當時的文章之杰,漂泊四方,他們的相似自不待言。而且史料可以證明元嘉二十八年謝莊是跟從著劉駿為侍從的。《梁書》卷十五《謝朏傳》:“孝武帝游姑孰,敕莊攜朏從駕。詔使為《洞井贊》,于座奏之。帝笑曰:‘雖小,奇童也。’”《宋書·孝武帝紀》載:元嘉二十八年孝武帝劉駿“遷都督江州荊州之江夏豫州之西陽晉熙新蔡四郡諸軍事、南中郎將、江州刺史,持節如故。”《宋書·州郡志二》載元嘉二十二年(445)至孝武大明三年(459),合豫州與南豫州為一,治姑孰。本年孝武帝劉駿都督豫州之西陽晉熙新蔡軍事,當到過豫州治姑孰。這年劉駿實際上還未稱帝,《梁書·謝朏傳》的記載是以后來的稱呼稱當時的武陵王劉駿。《梁書·謝朏傳》:“謝朏字敬沖,……父莊”,又載朏薨“時年六十六”。又卷二《武帝紀中》載天監五年(506)“十二月癸卯,司徒謝朏薨”。據此推之,元嘉二十八年時謝朏十一歲,與稱“雖小,奇童也”。正相合。
此外,謝莊《月賦》云:“洞庭始波,木葉微脫。”《宋書·孝武帝紀》載元嘉二十八年,“(劉駿)遷都督江州荊州之江夏豫州之西陽晉熙新蔡四郡諸軍事、南中郎將、江州刺史,持節如故。”《文帝紀》載元嘉二十八年“六月壬戌,以北中郎將武陵王駿為江州刺史”。荊州之江夏,正距洞庭湖不遠,六月后不久正是落葉的秋天。
綜上所述,謝莊創作《月賦》是在南朝劉宋元嘉二十八年六月之后的秋天。當時是作給武陵王劉駿等人看的。《宋書》卷八十五《謝莊傳》:“(元嘉)二十九年,除太子中庶子,時南平王鑠獻赤鸚鵡,普詔群臣為賦,太子佐為率袁淑文冠當時,作賦畢,赍以示莊,莊賦亦竟,淑見而嘆曰:‘江東無我,卿當獨秀,我若無卿,亦一時之杰也。’遂隱其賦”元嘉二十九年(452),謝莊已回都城建康了。
月賦賞析二
《月賦》巧妙地虛構曹植同王粲夜半賞月抒懷的故事,展開三層描寫。開頭一段寫吟月,中間兩段寫贊月,最后三段寫嘆月。全文緊扣月色,逐步推進,將月景與人情交融一體;由人寫月真切自然,引典詠月典雅優美。
賦以曹植方喪好友應瑒、劉楨,中夜不眠開篇,引出詠月的主題,點明觀賞明月所具有的特定時節、環境和情趣。在“斜漢左界,北陸南躔”的深秋時節,天高氣涼,夜深人靜,月色最美,“白露暖空,素月流天”,白色的露氣朦朧彌漫,明潔的月光灑滿天空,大地仿佛披上了銀色的薄幕。這時,懷有幾分憂愁,漫步在蘭路桂苑、寒山秋坡中的主人曹植,悠然對月傷懷,發思古之幽情,低聲吟誦著《詩經》頌月之章。這游吟古詩的情趣,又引起贊月的激情,而以假托曹植命王粲作賦的形式鋪寫出下文。
接著兩段假托王粲寫月色之美。作者寫月富有傳神之筆的是,首先寫月亮的功德美。在宇宙間,天地形成以后,日以陽德,月以陰靈,太陽挾著扶桑的光彩從東方的水里出來,又向西方若木的幽冥中落下,而當太陽落下之后,月亮總是繼而升起,“順辰通燭”,依時照明。而月亮又能“朒脁警闕,朏魄示沖”,以它的盈虧變化啟示人們謙虛自省,不可自滿。月亮還能傳授天命,預示人事,“委照而吳業昌,淪清而漢道融”,傳說吳主孫策之母夢月入懷而生他,遂使東吳王業昌盛;漢元帝皇后之母夢月入懷而生她,因得以成為皇后。這里連用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描寫月亮繼日而照、戒示人世、預兆命運之德,神奇莫測,引人入勝。
月亮既有神奇的美德,更有自然的美色。“氣霽地表”六句渲染月出的背景,雨過天晴,大地一片澄清,烏云消散在天的盡頭,秋風吹來,水波粼粼,落葉飄飄,菊香霏霏,雁聲陣陣。這秋高氣爽,天地清曠的環境氣氛,為月的出現作了生動的渲染。繼而“升清質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一輪明月緩緩地升上天空,柔和的光輝照射著大地,顯得格外的清潔明亮。接著三層側面描寫,具體地展現迷人的月色美。仰望天空,“列宿掩縟,長河韜映”,明月當空,天上的群星和銀河頃失光芒而黯然無色,這里襯托鮮明,突出了月光的皎潔。俯仰上下,“柔祇雪凝,圓靈水鏡,連觀霜縞,周除冰凈”,作者連用雪、水、霜、冰四個比喻,形容在月光籠罩下的銀色世界:大地好象蒙上了一層白雪,天空猶如水色明澈,排排高樓如同霜一樣的潔白,處處臺階恰似冰一樣的明凈。第三層以君王觀月的激情來烘托,作者將君王“厭晨歡”,“收妙舞,弛清縣,去燭房”的厭棄生活的舉動,同“樂宵宴”,“即月殿,芳酒登,鳴琴薦”的觀月歡樂的場面,形成鮮明的對比,強烈地烘托出月色迷人的魅力。
最后寫嘆月,以歌繼賦,欲止未盡,別有一番情致。作者假設君王賞月,樂而生悲,身處皓月深夜之中,耳聞竹間風聲,晚夕鶴鳴,凄涼羌笛,委婉琴曲,更覺“涼夜自凄”,不禁“訴皓月而長歌”,續詩兩首,深切地表達了由賞月而產生的懷人之情和歲幕之感,創造了“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千古佳句。最后又假托曹植稱贊王粲作賦之美,收結全篇。
這是一篇成功的詠月杰作,構思新奇,意境清美。《月賦》是一篇駢賦,駢賦是在古賦的基礎上發展變化出來的一種新賦體,它產生于魏晉之后,盛行于南北朝時期。此賦是四六駢文的代表作,向為人們所稱道。它假托曹植、王粲月下游吟,描寫迷人的月夜景色,抒寫寂寞憂傷的情懷,風格明凈,文辭清麗,藝術成就甚高。
全文以人物的游觀為線索,通過沉吟、賦月、歌懷活動的描寫,展現出月亮從初升、當空到既沒的全過程,情景相融,生動真切,確有身臨其境之感。
“微霜沾人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è fù
月賦
chén wáng chū sàng yīng liú, duān yōu duō xiá.
陳王初喪應、劉,端憂多暇。
lǜ tái shēng gé, fāng chén níng xiè.
綠苔生閣,芳塵凝榭。
qiāo yān jiù huái, bù yí zhōng yè.
悄焉疚懷,不怡中夜。
nǎi qīng lán lù, sù guì yuàn, téng chuī hán shān, mǐ gài qiū bǎn.
乃清蘭路,肅桂苑,騰吹寒山,弭蓋秋阪。
lín jùn hè ér yuàn yáo, dēng chóng xiù ér shāng yuǎn.
臨浚壑而怨遙,登崇岫而傷遠。
yú shí xié hàn zuǒ jiè, běi lù nán chán, bái lù nuǎn kōng, sù yuè liú tiān.
于時斜漢左界,北陸南躔,白露暖空,素月流天。
shěn yín qí zhāng, yīn qín chén piān, chōu háo jìn dú, yǐ mìng zhòng xuān.
沈吟齊章,殷勤陳篇,抽毫進牘,以命仲宣。
zhòng xuān guì ér chēng yuē: chén dōng bǐ yōu jiè, zhǎng zì qiū fán.
仲宣跪而稱曰:臣東鄙幽介,長自丘樊。
wèi dào měng xué, gū fèng míng ēn.
味道懵學,孤奉明恩。
chén wén shěn qián jì yì, gāo míng jì jīng, rì yǐ yáng dé, yuè yǐ yīn líng.
臣聞沈潛既義,高明既經,日以陽德,月以陰靈。
shàn fú guāng yú dōng zhǎo, sì ruò yīng yú xī míng.
擅扶光于東沼,嗣若英于西冥。
yǐn xuán tù yú dì tái, jí sù é yú hòu tíng.
引玄兔于帝臺,集素娥于后庭。
nǜ tiǎo jǐng quē, fěi pò shì chōng, shùn chén tōng zhú, cóng xīng zé fēng.
朒脁警闕,朏魄示沖,順辰通燭,從星澤風。
zēng huá tái shì, yáng cǎi xuān gōng.
增華臺室,揚采軒宮。
wěi zhào ér wú yè chāng, lún jīng ér hàn dào róng.
委照而吳業昌,淪精而漢道融。
ruò fú qì jì dì biǎo, yún liǎn tiān mò, dòng tíng shǐ bō, mù yè wēi tuō.
若夫氣霽地表,云斂天末,洞庭始波,木葉微脫。
jú sàn fāng yú shān jiāo, yàn liú āi yú jiāng lài.
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瀨。
shēng qīng zhì zhī yōu yōu, jiàng chéng huī zhī ǎi ǎi.
升清質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
liè sù yǎn rù, cháng hé tāo yìng, róu qí xuě níng, yuán líng shuǐ jìng.
列宿掩縟,長河韜映,柔祇雪凝,圓靈水鏡。
lián guān shuāng gǎo, zhōu chú bīng jìng.
連觀霜縞,周除冰凈。
jūn wáng nǎi yàn chén huān, lè xiāo yàn, shōu miào wǔ, chí qīng xiàn.
君王乃厭晨歡,樂宵宴,收妙舞,弛清縣。
qù zhú fáng, jí yuè diàn, fāng jiǔ dēng, míng qín jiàn.
去燭房,即月殿,芳酒登,鳴琴薦。
ruò nǎi liáng yè zì qī, fēng huáng chéng yùn, qīn yì mò cóng, jī gū dì jìn.
若乃涼夜自凄,風篁成韻,親懿莫從,羇孤遞進。
líng gāo qín zhī xī wén, tīng shuò guǎn zhī qiū yǐn.
聆皋禽之夕聞,聽朔管之秋引。
yú shì xián tóng liàn xiǎng, yīn róng xuǎn hé, pái huái fáng lù, chóu chàng yáng ā.
于是弦桐練響,音容選和,徘徊房露,惆悵陽阿。
shēng lín xū lài, lún chí miè bō, qíng yū zhěn qí hé tuō, sù hào yuè ér cháng gē.
聲林虛籟,淪池滅波,情紆軫其何托,愬皓月而長歌。
gē yuē: měi rén mài xī yīn chén quē, gé qiān lǐ xī gòng míng yuè.
歌曰: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
lín fēng tàn xī jiāng yān xiē, chuān lù cháng xī bù kě yuè.
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gē xiǎng wèi zhōng, yú jǐng jiù bì, mǎn táng biàn róng, huí huáng rú shī.
歌響未終,余景就畢,滿堂變容,回遑如失。
yòu chēng gē yuē: yuè jì méi xī lù yù xī, suì fāng yàn xī wú yǔ guī.
又稱歌曰:月既沒兮露欲晞,歲方晏兮無與歸。
jiā qī kě yǐ huán, wēi shuāng zhān rén yī.
佳期可以還,微霜沾人衣。
chén wáng yuē: shàn.
陳王曰:善。
nǎi mìng zhí shì, xiàn shòu xiū bì, jìng pèi yù yīn, fù zhī wú yì.
乃命執事,獻壽羞璧,敬佩玉音,復之無斁。
“微霜沾人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