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翼無卑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修翼無卑棲”全詩
修翼無卑棲,遠趾不步局。
舒吾陵霄羽,奮此千里足。
超邁絕塵驅,倏忽誰能逐。
賢愚豈常類,稟性在清濁。
富貴有人籍,貧賤無天錄。
通塞茍由己,志士不相卜。
陳平敖里社,韓信釣河曲。
終居天下宰,食此萬鐘祿。
德音流千載,功名重山岳。
靈芝生河洲,動搖因洪波。
蘭榮一何晚,嚴霜瘁其柯。
哀哉二芳草,不值泰山阿。
文質道所貴,遭時用有嘉。
絳灌臨衡宰,謂誼崇浮華。
賢才抑不用,遠投荊南沙。
抱玉乘龍驥,不逢樂與和。
安得孔仲尼,為世陳四科。
見志詩二首鑒賞
酈炎,字文勝,范陽人,《后漢書》有傳,今存詩僅此兩首。此詩約寫于他二十歲左右時,當時州郡舉薦他為孝廉,又征召他為右北平從事祭酒,他都一一辭去,并寫下了這兩首詩以見其志。
第一首的前八句可為一段,作者將“大道”與“窘路”對舉,表明自己要走的是寬廣的人生道路,不愿走狹窄的小道,因為他志向遠大,如同大鵬之鳥,其翼如垂天之云,不愿棲止于卑小之地,以免讓狹窄局促的小路局限著自己舉足千里的步武。他要在大自然中舒展自己凌霄薄天的翅膀,放開千里之足,超世絕塵,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倏忽之間,令人難以追蹤。“賢愚豈常類”以下六句,說明他根本不相信“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那一套,他認為盡管人的賢愚有別,但并非賢者自賢,愚者自愚,關鍵看自己的秉性如何。秉性清則志向高潔,秉性濁則品格卑污,人的命運并非掌握在上天手里。只不過人富貴了就名登史冊,貧賤者則名不見經傳罷了。酈炎生活的東漢時代,統治者極力鼓吹“君權神授”,宣傳“天人感應”和讖緯迷信。酈炎反對“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是與官方哲學針鋒相對的。“通塞茍由己,志士不相卜”兩句,頂上兩句而來,作者要主宰自己的命運,故說貧與富、窮與通若由自己主宰,那么有志之士也就用不著相面占卜了。此處暗用了戰國時蔡澤的典故,蔡澤在干謁諸侯未被進用時,曾找唐舉相面。唐舉見他一副丑陋不堪的怪相,嘲戲他說:“吾聞圣人不相,殆先生乎?”蔡澤說:“富貴我所自有,吾所不知者壽也,愿聞之。”后來蔡澤西入秦,取范雎而代之,奪取了相位。(見《史記·范雎蔡澤列傳》)由此看來,人的“通塞”最終還是“由己”的。
末尾六句,以西漢初的歷史人物陳平、韓信為例,說明有大志者終能成就一番大事業。陳平在里社(家鄉),因家貧,富人都不肯把女兒嫁給他。(敖,通“傲”,這里是被動用法,即“見傲”之意)后依劉邦,為其六出奇計,屢建大功,封侯拜相。韓信始為布衣時,家貧無行,曾釣于淮陰城后,依劉邦后,軍功卓著,被封為齊王。故詩中說他們“終為天下宰,食此萬鐘祿,德音流千載,功名重山岳。”看來酈炎的辭官,并非想高蹈遺世,做一名隱士,而是在宦官貴戚把持政權、朝政日非的桓、靈時代,他對黑暗的現實有所覺察,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其“志氣”在此。
第二首開頭以芝蘭為比興,寄寓著自己生不逢時的感慨。靈芝生在河流的洲渚之中,往往因遭到洪波的沖擊而動搖其根本;蘭花所以開放得晚,是因為嚴霜摧殘了它的枝條,它們都是生非其地、生非其時。如果“二芳”生在泰山之阿,那又是另一種光景了。“文質”兩句一轉,由物及人。意謂一個文質兼備的人雖為世道所貴重,但只有為時所用才能發揮其長。下文以賈誼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賈誼乃洛陽才子,才華出眾,入仕后一年三遷,屢為朝廷更定法令,頗得漢文帝的器重,文帝準備委以重任,授與公卿之位。絳侯周勃、灌嬰等元老卻反對賈誼,詆毀他“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漢書·賈誼傳》)于是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遠適荊南。“絳灌臨衡宰”以下四句,所概括的就是這段史實,可見“賢才抑不用”的現象是不乏其例的。“抱玉乘龍驥”兩句,進一步抒發賢才不被知遇的感慨。璞玉不遇卞和,則不知其寶;千里馬不遇伯樂,連駑馬也不如;英才不遇明主,也難以施展其抱負。這是酈炎辭辟的另一原因。結尾兩句是收煞,作者希望在這混濁的時代能有像孔子那樣的圣人出來,列出德行、政事、文學、言語四科,以四科優劣取士,這是作者選拔人才的主張。
酈炎的《見志詩》,在詩歌史上應占有一席地位,它不僅在思想上閃耀著要求主宰自己命運和反對官方哲學的光輝,而且在藝術上成就也較高。西漢時代的五言詩,作者大多不可靠,所以劉勰說“辭人遺翰,莫見五言,故李陵、班婕妤見疑于后代也。”(《文心雕龍·明詩》)東漢的文人五言詩,在酈炎之前,藝術上較成功的很少,所以鐘嶸《詩品序》云:“東京二百載中,惟班固《詠史》,質木無文。”班固的《詠史》詩寫緹縈救父的故事,概據本傳,不加藻飾,詩歌形象較差,故有“質木無文’之譏。酈炎的《見志詩》,在抒寫自己的志氣與懷抱時,多用形象化的比擬,“大道”、“窘路”、“修翼”、“遠趾”、“陵霄羽”、“千里足”等等,都帶有象喻性。靈芝、蘭花,亦含興寄,鐘嶸《詩品》說:“文勝托詠靈芝,寄懷不淺。”有了興寄,就大大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藝術表現力,克服了“質木無文”的現象。又加此詩志氣豪邁高遠,“舒吾陵霄羽,奮此千里足”等句,大有睥睨千古、逸氣干云之概,故顯得“梗概多氣”。在這方面,它影響到建安詩歌。許學夷《詩源辯體》卷三云:“趙壹、酈炎、孔融、秦嘉五言,俱漸見作用之跡,蓋其時已與建安相接矣。”這話說得不錯。所謂“作用之跡”,是思致的安排,實指詩歌的藻飾以及字面、韻腳的講求。《見志詩》詞采樸茂,讀之瑯瑯上口,這與詩歌形式的講究有關。
酈炎的《見志詩》,甚至對左思的《詠史》也有一定影響,《見志詩》涉及歷史人物七八人,但他并非意在詠史,而是以詠史見志。開左思“名為詠史,實為詠懷”的先河。他們的詠史都是以史事證己意,篇中的歷史人物不過是詠懷述志的媒介。酈炎“舒吾陵霄羽,奮此千里足”之句,與左思“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何其相似乃爾。“靈芝生河洲”以下六句,與左思《詠史》詩的“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萌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數句,興寄全然相同,此點應值得注意。
“修翼無卑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àn zhì shī èr shǒu
見志詩二首
dà dào yí qiě zhǎng, jiǒng lù xiá qiě cù.
大道夷且長,窘路狹且促。
xiū yì wú bēi qī, yuǎn zhǐ bù bù jú.
修翼無卑棲,遠趾不步局。
shū wú líng xiāo yǔ, fèn cǐ qiān lǐ zú.
舒吾陵霄羽,奮此千里足。
chāo mài jué chén qū, shū hū shuí néng zhú.
超邁絕塵驅,倏忽誰能逐。
xián yú qǐ cháng lèi, bǐng xìng zài qīng zhuó.
賢愚豈常類,稟性在清濁。
fù guì yǒu rén jí, pín jiàn wú tiān lù.
富貴有人籍,貧賤無天錄。
tōng sāi gǒu yóu jǐ, zhì shì bù xiāng bo.
通塞茍由己,志士不相卜。
chén píng áo lǐ shè, hán xìn diào hé qū.
陳平敖里社,韓信釣河曲。
zhōng jū tiān xià zǎi, shí cǐ wàn zhōng lù.
終居天下宰,食此萬鐘祿。
dé yīn liú qiān zǎi, gōng míng chóng shān yuè.
德音流千載,功名重山岳。
líng zhī shēng hé zhōu, dòng yáo yīn hóng bō.
靈芝生河洲,動搖因洪波。
lán róng yī hé wǎn, yán shuāng cuì qí kē.
蘭榮一何晚,嚴霜瘁其柯。
āi zāi èr fāng cǎo, bù zhí tài shān ā.
哀哉二芳草,不值泰山阿。
wén zhì dào suǒ guì, zāo shí yòng yǒu jiā.
文質道所貴,遭時用有嘉。
jiàng guàn lín héng zǎi, wèi yì chóng fú huá.
絳灌臨衡宰,謂誼崇浮華。
xián cái yì bù yòng, yuǎn tóu jīng nán shā.
賢才抑不用,遠投荊南沙。
bào yù chéng lóng jì, bù féng lè yǔ hé.
抱玉乘龍驥,不逢樂與和。
ān dé kǒng zhòng ní, wèi shì chén sì kē.
安得孔仲尼,為世陳四科。
“修翼無卑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