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同促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時同促膝”全詩
復如東注水,未有西歸日。
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
相悲各罷酒,何時同促膝?
作者簡介(何遜)

南朝梁詩人,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省蒼山縣長城鎮)人,何承天曾孫,宋員外郎何翼孫,齊太尉中軍參軍何詢子。八歲能詩,弱冠州舉秀才,官至尚書水部郎。詩與陰鏗齊名,世號陰何。文與劉孝綽齊名,世稱何劉。其詩善於寫景,工于煉字。為杜甫所推許,有集八卷,今失傳,明人輯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稱"何記室"或"何水部"。
臨行與故游夜別注釋
[1] 稔:年。[2]群匹:眾友。
[3]促膝:促膝相談。促,靠近。
臨行與故游夜別鑒賞
此篇《藝文類聚》卷二十九、《文苑英華》卷二百八十六均題作《從鎮江州與游故別》,余冠英選注《漢魏六朝詩選》、朱東潤主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北京大學中國文學史教研室選注《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等,均誤作《從政江州與故游別》。
考何遜從鎮江州,共有兩次:第一次在公元510年(天監九年)舊歷六月,建安王蕭偉出為都督江州諸軍事、鎮南將軍、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何遜仍從掌書記。第二次在公元517年(天監十六年)舊歷六月,廬陵王蕭續出為江州剌史,何遜以記室復隨府江州。不久即去世。
據詩意推測,此詩當作于第一次從鎮江州時。全詩極力渲染與朋友離別時依戀難舍的情景,深婉動人。
建安王蕭偉禮賢下士,“由是四方游士、當世知名者,莫不畢至。”偉又穿鑿園林,窮極雕麗,“每與賓客游其中”(《梁書·蕭偉傳》)。公元507年(天監六年),何遜遷建安王水曹行參軍,兼任記室,深得蕭偉信任,日與游宴。今從鎮江州,將與故游離別,自然無限惆悵。故開頭兩句便說:“歷稔共追隨,一旦辭群匹。”“歷稔”,多年也。“群匹”,即指故游諸人。共事多年,追隨左右,情好誼篤,不忍遽別。
時蕭偉任揚州刺史(治所在今南京),何遜亦在刺史幕中。南京瀕臨長江。長江之水西天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正如古樂府《長歌行》所吟詠的那樣:“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詩人不禁睹物起興,發出深沉的喟嘆:“復如東注水,未有西歸日”。這尚是虛擬。
而眼前實景更是傷人懷抱:室外夜色深沉,雨聲淅瀝。酷熱的夏夜,如果來一陣滂沱暴雨,帶來些許涼意,或許可以沖刷掉離人的愁思,減輕一點人們的痛苦。卻偏偏不是!這纏綿夜雨,點點滴滴,打在人蹤寂寥的空階之上,“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一個“空”字,增加了無限凄涼。而室內燈光朦朧,離筵草草,三杯兩盞淡酒,怎抵它離恨別愁!促膝話別,徹夜不眠,完全忘記了時間,曙光暗淡了燈光,方知東方之既白。
一個“曉”字,潛藏著無限離別深情。葉矯然說:“何仲言體物寫景,造微入妙,佳句實開唐人三昧。”(《龍性堂詩話》初集)而“夜雨”兩句,正是這樣的佳句。茫茫夜色,點點細雨,淡淡燈光,給這故游夜別的場面籠罩上一片濃重的感傷色彩。難怪陸時雍評此二句曰:“慘甚!閑閑兩語,景色自成。”又曰:“‘林密戶稍陰,草滋苔欲暗’,細寫得幽;‘薄云巖際出,殘月波中上’,輕寫得妙;‘解纜及朝風,落帆依暝浦’,平寫得帖;‘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深寫得苦。此皆直繪物情,不煩妝點。”(《古詩鏡》卷二十二)故游不堪離恨苦,更何況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離別在即,于是面面相覷,悲不自勝,不禁為之罷席。
“相悲各罷酒,何時同促膝?”“同”字照應首句的“共”字,纏綿悱惻。而以設問作結,進一步抒發了“盛會難再”的深沉感慨,使人產生無限遐想。
何遜的詩,題材比較狹窄,多為贈答酬唱、送別傷離之作。而他的可貴之處,是很少無病呻吟。像這首詩寫離別,將尋常情事,眼前景物,信手拈來,自然清新,且情景交融,頗為動人,前后照應,耐人尋味。特別是“夜雨”兩句,更是膾炙人口。唐人鄭谷《文昌寓直》詩云:“何遜空階夜雨平,朝來交直雨新晴。”于此可見其影響之深。
“何時同促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 xíng yǔ gù yóu yè bié
臨行與故游夜別
lì rěn gòng zhuī suí, yī dàn cí qún pǐ.
歷稔共追隨,一旦辭群匹。
fù rú dōng zhù shuǐ, wèi yǒu xī guī rì.
復如東注水,未有西歸日。
yè yǔ dī kōng jiē, xiǎo dēng àn lí shì.
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
xiāng bēi gè bà jiǔ, hé shí tóng cù xī?
相悲各罷酒,何時同促膝?
“何時同促膝”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