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來幾向夢中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別來幾向夢中看”全詩
來疑滄海盡成空。
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
手把紅旗旗不濕。
別來幾向夢中看。
夢覺尚心寒。
作者簡介(潘閬)
潘閬(?~1009)宋初著名隱士、文人。字夢空,一說字逍遙,號逍遙子,大名(今屬河北)人,一說揚州(今屬江蘇)人。性格疏狂,曾兩次坐事亡命。真宗時釋其罪,任滁州參軍。有詩名,風格類孟郊、賈島,亦工詞,今僅存《酒泉子》十首。
酒泉子·長憶觀潮翻譯及注釋
翻譯
我常常想起錢塘江觀潮的情景,滿城的人爭著向江上望去。潮水涌來時,仿佛大海都空了,潮聲像一萬面鼓齊發,聲勢震人。
踏潮獻技的人站在波濤上表演,他們手里拿著的紅旗絲毫沒被水打濕。此后幾次夢到觀潮的情景,夢醒時依然感覺心驚膽戰。
注釋
①酒泉子:原為唐教坊曲,以酒泉郡地名作曲名,后用為詞牌名。《金奩集》入“高平調”。有兩體,一為溫庭筠體,為詞牌正格;二為潘閬體,又名《憶余杭》。
②長:通假字,通“常”,常常、經常。
③郭:外城,這里指外城以內的范圍。
④萬面鼓聲中:將潮來時,潮聲像萬面金鼓,一時齊發,聲勢震人。
⑤弄潮兒:指朝夕與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戲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進取精神的人。周密《武林舊事》說:八月十五錢塘大潮,吳地少年善游水者數百人,都披散著頭發,身上刺滿花紋,手持大旗,爭先恐后,迎著潮頭,在萬丈波濤中出沒騰飛,做出各種姿勢,旗幟卻一點沒有沾濕。
⑥向:朝著,面對
⑦紅旗:紅色的旗幟。
⑧覺:睡醒。
⑨尚:還(hái),仍然。
⑩心寒:心里感覺很驚心動魄。
酒泉子·長憶觀潮賞析
詞的上片描寫觀潮盛況,表現大自然的壯觀、奇偉;起首兩句,寫杭州人傾城而出,擁擠錢塘江邊,萬頭攢動,爭看江面潮水上漲。為下面潮水的涌現制造了氣氛,作好了鋪墊。上片結尾兩句,運用比喻、夸張等手法,把錢江潮涌的排山倒海、聲容俱壯,渲染得有聲有色、驚險生動。
下片描寫弄潮情景,表現弄潮健兒與大自然奮力搏斗的大無畏精神,抒發出人定勝天的豪邁氣概。過片轉而描寫弄潮兒的英勇無畏、搏擊風浪、身手不凡和履險如夷。這兩句純用白描手法,寫得有聲有色,富于動感,眩目驚心。結拍由回憶轉為現實,寫詞人雖離杭已久,但那壯觀的錢江涌潮仍頻頻入夢,以至夢醒后尚感驚心動魄。
此詞對于錢塘江涌潮的描繪,可謂匠心獨遠,別具神韻。詞中“來疑滄海盡成空”一句采用夸張手法,濃墨重彩,大開大闔,感染力甚強。上片第二句的“爭”、“望”二字,生動地表現了人們盼潮到來的殷切心情,從空間廣闊的角度進行烘托與大潮的壯觀結合得甚為密切。結拍言夢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壯意象。前后的烘托與中間重點描寫當中的夸張手法配合緊密,使全詞的結構渾然一體。
酒泉子·長憶觀潮創作背景
潘閬曾以賣藥為生,一度流浪到杭州。親眼看到了漲潮的壯觀以及宏偉,以至于今后的日子里多次夢見漲潮的情形。這首《酒泉子》的小詞,就是他為了回憶觀潮盛況而作的。
“別來幾向夢中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quán zi
酒泉子
zhǎng yì guān cháo, mǎn guō rén zhēng jiāng shàng wàng.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
lái yí cāng hǎi jǐn chéng kōng.
來疑滄海盡成空。
wàn miàn gǔ shēng zhōng.
萬面鼓聲中。
nòng cháo ér xiàng tāo tóu lì.
弄潮兒向濤頭立。
shǒu bà hóng qí qí bù shī.
手把紅旗旗不濕。
bié lái jǐ xiàng mèng zhōng kàn.
別來幾向夢中看。
mèng jué shàng xīn hán.
夢覺尚心寒。
“別來幾向夢中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