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心柳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花心柳眼”全詩
郎似游絲常惹絆。
慵困誰憐。
繡線金針不喜穿。
深房密宴。
爭向好天多聚散。
綠鎖窗前。
幾日春愁廢管弦。
分類: 木蘭花
作者簡介(柳永)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創始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減字木蘭花(仙呂調)》柳永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學家柳永創作的《減字木蘭花(仙呂調)》。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花心柳眼,郎似游絲常惹絆。
慵困誰憐,繡線金針不喜穿。
深房密宴,爭向好天多聚散。
綠鎖窗前,幾日春愁廢管弦。
詩意:
這首詩詞以木蘭花為象征,描述了一個女子對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詩中的女子自比花心,而心上人則比喻為游絲,不斷地牽扯著她的思緒。女子感到懶散而困倦,卻沒有得到他人的關懷與憐憫。她比喻自己的心思如同繡線和金針,卻無法穿透心上人的心意。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女子內心的情感,表達了思念之情和無奈之感。詩中的女子形容自己的心思像花心一樣飄忽不定,而心上人則像游絲一樣經常讓她陷入困境。她感到自己的懶散和困倦,卻無人能夠理解和同情她。繡線和金針象征著她的心思和努力,但卻無法穿透心上人的內心。整首詩詞以悲愁之情貫穿,揭示了作者對愛情的苦悶和無奈。
詩詞運用了比喻和意象的手法,通過木蘭花、游絲、繡線和金針等形象的描述,將復雜的情感抽象化為可感知的意象,增強了詩詞的藝術感染力。同時,運用了仙呂調的音調,使詩詞音韻和諧,更具有音樂性的美感。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女子內心的思念和痛苦,展現了柳永獨特的才華和對愛情的細膩表達。同時,通過對情感的抒發,也引發讀者對于人生中的愛情和無奈的思考。
“花心柳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ǎn zì mù lán huā xiān lǚ diào
減字木蘭花(仙呂調)
huā xīn liǔ yǎn.
花心柳眼。
láng shì yóu sī cháng rě bàn.
郎似游絲常惹絆。
yōng kùn shuí lián.
慵困誰憐。
xiù xiàn jīn zhēn bù xǐ chuān.
繡線金針不喜穿。
shēn fáng mì yàn.
深房密宴。
zhēng xiàng hǎo tiān duō jù sàn.
爭向好天多聚散。
lǜ suǒ chuāng qián.
綠鎖窗前。
jǐ rì chūn chóu fèi guǎn xián.
幾日春愁廢管弦。
“花心柳眼”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五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