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清清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冷清清地”全詩
每到秋來,轉添甚況味。
金風動、冷清清地。
殘蟬噪晚,其聒得、人心欲碎,更休道、宋玉多悲,石人、也須下淚。
衾寒枕冷,夜迢迢、更無寐。
深院靜、月明風細。
巴巴望曉,怎生捱、更迢遞。
料我兒、只在枕頭根底,等人來、睡夢里。
分類:
作者簡介(柳永)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創始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正宮》柳永 翻譯、賞析和詩意
《正宮》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柳永。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爪茉莉秋夜
每到秋來,茉莉花的香味更加濃郁。
金風動,冷清清地。
秋風吹動,寒意透徹。
殘蟬噪晚,其聲此起彼伏,擾亂人心,使人感到心碎。
更不用說,宋玉多么悲傷,即使是石雕人物也會流淚。
衾寒枕冷,夜晚漫長,無法入睡。
深院靜謐,月明風輕。
深深的庭院靜謐無聲,明亮的月光和輕柔的秋風。
巴巴望曉,怎能忍受,時間過得如此緩慢。
我想我的孩子,只在枕頭底下,等待著親人到來,在夢中相聚。
這首詩詞以描寫秋夜的景象為主題,通過對秋風、蟬聲和夜晚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寂和憂傷之情。秋風刺骨、寒冷清冽的描寫,與殘蟬嘹亮的啼鳴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人產生一種心碎的感覺。作者借用了宋玉和石雕人物的形象,進一步強調了悲傷的情緒。衾寒枕冷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在夜晚無法入睡的痛苦,而深院靜謐、月明風細的描繪則營造出一種寂靜而悠遠的氛圍。最后,作者以巴巴望曉的疑問和對孩子的思念,加深了詩詞中的憂傷情感。
這首詩詞運用了描寫自然景色和表達內心情感的手法,通過對秋夜的細膩描繪,展現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憂傷。同時,詩中對于時間的流逝和對親情的思念也增加了詩詞的情感厚度。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抒發了作者對逝去時光和親情的深深思念之情,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冷清清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ng gōng
正宮
zhǎo mò lì qiū yè
●爪茉莉秋夜
měi dào qiū lái, zhuǎn tiān shén kuàng wèi.
每到秋來,轉添甚況味。
jīn fēng dòng lěng qīng qīng dì.
金風動、冷清清地。
cán chán zào wǎn, qí guā dé rén xīn yù suì, gèng xiū dào sòng yù duō bēi, shí rén yě xū xià lèi.
殘蟬噪晚,其聒得、人心欲碎,更休道、宋玉多悲,石人、也須下淚。
qīn hán zhěn lěng, yè tiáo tiáo gèng wú mèi.
衾寒枕冷,夜迢迢、更無寐。
shēn yuàn jìng yuè míng fēng xì.
深院靜、月明風細。
bā bā wàng xiǎo, zěn shēng ái gèng tiáo dì.
巴巴望曉,怎生捱、更迢遞。
liào wǒ ér zhī zài zhěn tou gēn dǐ, děng rén lái shuì mèng lǐ.
料我兒、只在枕頭根底,等人來、睡夢里。
“冷清清地”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