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園花少故人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南園花少故人稀”全詩
苕水天搖影。
畫船羅綺滿溪春。
一曲石城清響、入高云。
壺觴昔歲同歌舞。
今日無歡侶。
南園花少故人稀。
月照玉樓依舊、似當時。
分類: 虞美人
作者簡介(張先)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圣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虞美人(中呂調)》張先 翻譯、賞析和詩意
《虞美人(中呂調)》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先。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分析:
詩詞原文:
苕花飛盡汀風定。
苕水天搖影。
畫船羅綺滿溪春。
一曲石城清響、入高云。
壺觴昔歲同歌舞。
今日無歡侶。
南園花少故人稀。
月照玉樓依舊、似當時。
中文譯文:
小苕花飛落殆盡,汀上風停息。
苕水中天空搖曳著倒影。
畫船上的羅綺織錦裝滿了春意,
一曲石城的悠揚聲音,飄入高云之中。
往昔的歲月,我們一同舉杯歌舞歡慶,
而今天卻無歡樂的伴侶。
南園里的花兒凋謝了,故人也變得稀少。
月光依舊照耀著玉樓,仿佛還是當初的景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虞美人花為主題,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抒發個人情感,表達了作者對過去歡樂時光的懷念和對逝去友誼的思念之情。
首先,詩中以自然景物描繪開篇:“苕花飛盡汀風定,苕水天搖影。”這兩句描繪了小苕花凋謝的景象,以及汀邊微風的停息和苕水中天空倒影的搖曳,生動地展示了自然界的變化。
接下來,詩人以“畫船羅綺滿溪春”描繪了畫船上裝滿了春意的錦繡景象,將人們的歡樂與自然景物相結合,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而“一曲石城清響、入高云”描繪了石城中的音樂聲響,隨風飄入高云之中,給人以宏大壯麗的感覺。
在接下來的幾句中,詩人回憶起過去的歡樂時光:“壺觴昔歲同歌舞,今日無歡侶。”詩人表達了對過去歲月中與朋友們一同舉杯歌舞歡慶的懷念,而如今卻沒有了歡樂的伴侶,寂寞感油然而生。
最后兩句“南園花少故人稀,月照玉樓依舊、似當時。”表達了南園里的花兒凋謝,故人漸漸稀少的情景。然而,月光依舊照耀著玉樓,仿佛還停留在過去的時光,給人一種對逝去美好時光的思念之情。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抒發個人情感,以虞美人花為線索,表達了對過去歡樂時光和友誼的懷念之情。詩人用生動的描寫和對比手法,展示了自然界的變化和人事的無常,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南園花少故人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měi rén zhōng lǚ diào
虞美人(中呂調)
sháo huā fēi jǐn tīng fēng dìng.
苕花飛盡汀風定。
sháo shuǐ tiān yáo yǐng.
苕水天搖影。
huà chuán luó qǐ mǎn xī chūn.
畫船羅綺滿溪春。
yī qǔ shí chéng qīng xiǎng rù gāo yún.
一曲石城清響、入高云。
hú shāng xī suì tóng gē wǔ.
壺觴昔歲同歌舞。
jīn rì wú huān lǚ.
今日無歡侶。
nán yuán huā shǎo gù rén xī.
南園花少故人稀。
yuè zhào yù lóu yī jiù shì dāng shí.
月照玉樓依舊、似當時。
“南園花少故人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