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人家春已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十萬人家春已滿”全詩
十萬人家春已滿。
龍標名第鳳池身,堂阜遠。
江橋晚。
一見湖山看未遍。
障扇欲收歌淚濺。
亭下花空羅綺散。
檣竿漸向望中疏,旗影轉。
鼙聲斷。
惆悵不如船尾燕。
分類: 天仙子
作者簡介(張先)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圣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天仙子(鄭毅夫移青社·中呂調)》張先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天仙子(鄭毅夫移青社·中呂調)》是宋代詩人張先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持節來時初有雁。
十萬人家春已滿。
龍標名第鳳池身,
堂阜遠。江橋晚。
一見湖山看未遍。
障扇欲收歌淚濺。
亭下花空羅綺散。
檣竿漸向望中疏,
旗影轉。鼙聲斷。
惆悵不如船尾燕。
詩意和賞析:
《天仙子(鄭毅夫移青社·中呂調)》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春日江南的景象,并流露出詩人的離愁別緒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詩的開篇,詩人描述了春天剛剛到來的景象,雁群飛過,預示著節令的變遷。接著,他提到這個地方有十萬人家,意味著人煙繁華,春意盎然。
然后,詩人以修建了龍標的名第鳳池為中心,描繪了這個地方的宏偉景觀。堂阜遙遠,江橋在晚霞中閃耀。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自己對這片湖山的眷戀之情,他尚未完全領略到湖山的美景,心中充滿了期待。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描述了在亭子下,花朵的香氣空中彌漫,羅綺散落,障扇欲收,而他的歌聲也被淚水打濕。檣竿漸漸遠離望中,旗影轉動,鼙聲逐漸消失。詩人此時心情愁緒萬千,感嘆自己的不如燕子,在船尾燕兒的自由翱翔中找到了一種釋放。
整首詩詞以描繪江南春景為藍本,通過景物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內心的情感變化。從最初的喜悅期待,到對故鄉的思念和離愁別緒的抒發,最后以燕子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無奈和惆悵。這首詩詞以其細膩的描寫和情感表達,展現了宋代詩人的才華和情感世界。
“十萬人家春已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iān xiān zǐ zhèng yì fū yí qīng shè zhōng lǚ diào
天仙子(鄭毅夫移青社·中呂調)
chí jié lái shí chū yǒu yàn.
持節來時初有雁。
shí wàn rén jiā chūn yǐ mǎn.
十萬人家春已滿。
lóng biāo míng dì fèng chí shēn, táng fù yuǎn.
龍標名第鳳池身,堂阜遠。
jiāng qiáo wǎn.
江橋晚。
yī jiàn hú shān kàn wèi biàn.
一見湖山看未遍。
zhàng shàn yù shōu gē lèi jiàn.
障扇欲收歌淚濺。
tíng xià huā kōng luó qǐ sàn.
亭下花空羅綺散。
qiáng gān jiàn xiàng wàng zhōng shū, qí yǐng zhuǎn.
檣竿漸向望中疏,旗影轉。
pí shēng duàn.
鼙聲斷。
chóu chàng bù rú chuán wěi yàn.
惆悵不如船尾燕。
“十萬人家春已滿”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