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吳門清霅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外吳門清霅路”全詩
巴山重疊相逢處。
燕子占巢花脫樹。
杯且舉。
瞿塘水闊舟難渡。
天外吳門清霅路。
君家正在吳門住。
贈我柳枝情幾許。
春滿縷。
為君將入江南去。
作者簡介(張先)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圣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漁家傲·和程公辟贈賞析
這是作者為友人程公辟贈別之作而寫的和詞,也是一首富含民歌風味的詞。
發端三句指出分別的地點、時間和景色。巴子即今之巴縣,渝州附近,周代為巴子國,與巴東、巴西合稱三巴,三巴都可以稱巴山。先說眼前巴子城頭碧草萋萋,正是“斜陽暮暮長安道,是離人斷魂處”(柳永《引賀行》)。再寫遠望重巒疊翠,那是兩人相逢之處。“燕子占巢”形容當時雙燕歸來,接著寫花開又復花落,春去夏來,時光如水;人事變遷,亦復如此,曾幾何時,相愛的人相逢而又將別。
“杯且舉”兩句,寫餞別宴上,送行者勸君更凈杯酒,祝君能得平安旅。瞿塘峽,即“古西陵峽也,連崖千丈,奔流電源,舟人為之恐懼”(《太平寰宇記》)。此峽夔州(今奉節縣)之東,灘石險阻,猿鳥哀鳴,是民歌《竹枝》的流行地。唐代詩人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有《竹枝》九篇,其中寫道:“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又云:“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情。”此詞亦是敘行路之難,鄉關之思,寫得明白如話,復疊回環,頗有民歌風味。
下片將視線從長江頭移向長江尾,從巴子城頭移到“天外吳門、清霅路”,正是兩人家鄉所。所謂“天外”,是形容其遠。吳門(今蘇州市,程師孟故鄉)與霅溪(作者故鄉湖州烏程東南)相隔不遠,當時一人歸而一人留,自啟思鄉之情。這里字面有意重復,以使詞意進一步發展。結尾三句宛轉其意。作者自注曰:“來詞云‘折柳贈君君且住’。”折柳贈別,意挽留。作者為了感激其深情厚誼,所以要把所贈的柳枝和無限鄉思帶回那草長鶯飛的江南。這里的“江南”,承上“君家正在吳門住”句,意指“吳門”。意為:君雖滯留而寄情的柳枝與我俱歸,亦足慰懷矣。語言明白流利而詞句卻委婉,多低徊不盡之意。
“天外吳門清霅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jiā ào hé chéng gōng pì zèng
漁家傲·和程公辟贈
bā zǐ chéng tóu qīng cǎo mù.
巴子城頭青草暮。
bā shān chóng dié xiāng féng chù.
巴山重疊相逢處。
yàn zi zhàn cháo huā tuō shù.
燕子占巢花脫樹。
bēi qiě jǔ.
杯且舉。
qú táng shuǐ kuò zhōu nán dù.
瞿塘水闊舟難渡。
tiān wài wú mén qīng zhà lù.
天外吳門清霅路。
jūn jiā zhèng zài wú mén zhù.
君家正在吳門住。
zèng wǒ liǔ zhī qíng jǐ xǔ.
贈我柳枝情幾許。
chūn mǎn lǚ.
春滿縷。
wèi jūn jiāng rù jiāng nán qù.
為君將入江南去。
“天外吳門清霅路”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