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樓殘點兩三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畫樓殘點兩三聲”全詩
畫樓殘點兩三聲。
窗外月朧明。
曉簾垂,驚鵲去。
好夢不知何處。
南園春色已歸來。
庭樹有寒梅。
分類: 喜遷鶯
作者簡介(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喜遷鶯》晏殊 翻譯、賞析和詩意
《喜遷鶯》是宋代晏殊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燭飄花,香掩燼,中夜酒初醒。
蠟燭搖曳,花瓣飄落,余香隱沒在煙灰中,夜半酒意剛醒。
畫樓殘點兩三聲,窗外月朧明。
畫樓上的燈火漸漸熄滅,只余下幾聲微弱的殘響,窗外的月色依稀可辨。
曉簾垂,驚鵲去,好夢不知何處。
晨曦的簾幕垂下,驚起的鵲鳥已飛去,美好的夢境不知去向何方。
南園春色已歸來,庭樹有寒梅。
南園的春光已經回歸,庭院里的樹上盛開著寒梅。
詩意:
《喜遷鶯》描繪了一個清幽的夜晚景象。詩中的燭光搖曳,花瓣飄落,映襯著窗外微明的月色,營造出一種寧靜而浪漫的氛圍。作者在酒醒初時,感受到了夢境的消逝和美好的事物的離去。然而,詩中也透露出春天的到來,庭院里的寒梅花開,帶來了新的希望和生機。
賞析:
《喜遷鶯》以簡潔、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夜晚的景色,通過對細微之處的描寫,傳達出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緒。詩中運用了意象和聲音的對比,如燭飄花與香掩燼、畫樓殘點與月朧明,以及曉簾垂與驚鵲去等,增強了詩詞的藝術感。通過對春天回歸和寒梅盛開的描繪,詩中也蘊含了對希望和新生的期待。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筆觸勾勒出了一幅深夜的景象,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聲音、光影的運用,將讀者引入作者內心的情感體驗。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新生和希望的追求,展現了晏殊獨特的詩意和審美情趣。
“畫樓殘點兩三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ǐ qiān yīng
喜遷鶯
zhú piāo huā, xiāng yǎn jìn, zhōng yè jiǔ chū xǐng.
燭飄花,香掩燼,中夜酒初醒。
huà lóu cán diǎn liǎng sān shēng.
畫樓殘點兩三聲。
chuāng wài yuè lóng míng.
窗外月朧明。
xiǎo lián chuí, jīng què qù.
曉簾垂,驚鵲去。
hǎo mèng bù zhī hé chǔ.
好夢不知何處。
nán yuán chūn sè yǐ guī lái.
南園春色已歸來。
tíng shù yǒu hán méi.
庭樹有寒梅。
“畫樓殘點兩三聲”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