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賢圣不相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十方賢圣不相離”全詩
愿我遍游諸佛土,十方賢圣不相離。
永滅世間癡。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望江南(歸依三寶贊·四之一)》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望江南(歸依三寶贊·四之一)》是宋代王安石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愿歸依佛、法、僧三寶,
秉持四種威儀,
希望能在諸佛的土地上游歷,
與十方的賢圣永不分離,
讓癡迷的世間永遠消逝。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王安石對佛教的歸依與崇敬之情。他渴望能夠歸依佛、法、僧三寶,即佛陀、佛法和僧伽,同時遵守梵行的四種威儀(指戒、定、慧、解脫)。他希望能夠到各個佛陀所在的土地上旅行,與來自十方的賢圣共同修行,實現與佛之間的永恒聯系。最后,他希望能夠永遠超越世俗的迷惑和癡迷,達到解脫的境界。
賞析:
王安石的這首詩詞表達了他對佛教信仰的虔誠與向往,以及對修行道路的追求。詩中的“歸依三寶”意味著他愿意接受佛陀的教誨,遵守佛法規范,依靠僧伽的指導。梵行的四種威儀則是指他在修行中要持守的準則,包括戒定慧解脫。他希望通過在佛陀所在的各個土地上游歷,與來自十方的賢圣交流學習,加深對佛教教義的理解和修行的實踐。
整首詩詞流暢而富有節奏感,通過對佛教信仰的表達,展現了王安石內心追求精神解脫的渴望。他渴望擺脫塵世的癡迷和迷惑,追求超越凡俗的境界。這種渴望和追求在宋代社會背景下尤為珍貴,因為當時社會風氣多以功名利祿為中心,而王安石的這首詩詞則展示了他對內心靈性世界的關注和追求。
總之,這首詩詞表達了王安石對佛教信仰的虔誠,以及他追求精神解脫的渴望。通過歸依三寶、秉持四威儀,他希望在佛陀的土地上與賢圣共同修行,超越塵世癡迷,達到解脫的境地。這首詩詞展現了王安石內心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與追求,在宋代文化背景下具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十方賢圣不相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àng jiāng nán guī yī sān bǎo zàn sì zhī yī
望江南(歸依三寶贊·四之一)
guī yī zhòng, fàn xíng sì wēi yí.
歸依眾,梵行四威儀。
yuàn wǒ biàn yóu zhū fó tǔ, shí fāng xián shèng bù xiāng lí.
愿我遍游諸佛土,十方賢圣不相離。
yǒng miè shì jiān chī.
永滅世間癡。
“十方賢圣不相離”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