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盡流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過盡流波”全詩
紅杏開時,花底曾相遇。
一曲陽春春已暮。
曉鶯聲斷朝云去。
遠水來從樓下路。
過盡流波,未得魚中素。
月細風尖垂柳渡。
夢魂長在分襟處。
分類: 蝶戀花
作者簡介(晏幾道)

晏幾道(1030-1106,一說1038—1110 ,一說1038-1112),男,漢族,字叔原,號小山,著名詞人,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一般講到北宋詞人時,稱晏殊為大晏,稱晏幾道為小晏。《雪浪齋日記》云:“晏叔原工小詞,不愧六朝宮掖體。”如《鷓鴣天》中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等等詞句,備受人們的贊賞。
《蝶戀花》晏幾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蝶戀花》是一首宋代晏幾道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碧玉高樓臨水住。
紅杏開時,花底曾相遇。
一曲陽春春已暮。
曉鶯聲斷朝云去。
遠水來從樓下路。
過盡流波,未得魚中素。
月細風尖垂柳渡。
夢魂長在分襟處。
譯文:
碧玉高樓臨水居。
紅杏開時,曾在花底相會。
一曲陽春,春天已經傍晚。
清晨的鶯聲戛然而止,朝云隨之飄逝。
遠水從樓下的路上來。
經歷了無盡的波濤,卻未能得到魚的素白。
月亮細細地飄過風垂的柳枝。
夢魂長久地留在衣襟處。
詩意:
《蝶戀花》以描繪一種離愁別緒的情感為主題。詩中的碧玉高樓臨水住,表達了主人公寄情水鄉的心境。紅杏開時,花底曾相遇,描繪了過去美好的時光,可能是指與愛人的相遇。一曲陽春春已暮,表達了時光的流逝和事物的消逝。曉鶯聲斷朝云去,形容了早晨的鶯聲戛然而止,朝云飄散的場景,暗示了離別的悲傷。遠水來從樓下路,過盡流波,未得魚中素,表達了作者對于純潔美好事物的追求,但卻無法得到。月細風尖垂柳渡,抒發了對于離別的感傷和思念之情。夢魂長在分襟處,意味著離別的憂傷一直縈繞在心中,無法散去。
賞析:
《蝶戀花》以細膩的描寫和深沉的情感為特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的描繪,表達了離愁別緒的主題。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如碧玉高樓、紅杏開時、曉鶯聲斷等,形象生動地描繪了離愁別緒的情感。詩詞中的水、月、風、柳等自然元素和夢魂、分襟等抽象意象相互交織,營造出一種憂傷、浪漫的氛圍。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鳴。
這首詩詞通過對離愁別緒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于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純潔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時也折射出人生的短暫和離別的悲傷。它以細膩的情感和精湛的藝術表達,給人以深思和觸動,是一首值得品味和欣賞的宋代佳作。
“過盡流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ié liàn huā
蝶戀花
bì yù gāo lóu lín shuǐ zhù.
碧玉高樓臨水住。
hóng xìng kāi shí, huā dǐ céng xiāng yù.
紅杏開時,花底曾相遇。
yī qǔ yáng chūn chūn yǐ mù.
一曲陽春春已暮。
xiǎo yīng shēng duàn zhāo yún qù.
曉鶯聲斷朝云去。
yuǎn shuǐ lái cóng lóu xià lù.
遠水來從樓下路。
guò jǐn liú bō, wèi dé yú zhōng sù.
過盡流波,未得魚中素。
yuè xì fēng jiān chuí liǔ dù.
月細風尖垂柳渡。
mèng hún zhǎng zài fēn jīn chù.
夢魂長在分襟處。
“過盡流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