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日春都過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九十日春都過了”全詩
三分春色一分愁。
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球。
閬苑先生須自責,蟠桃動是千秋。
不知人世苦厭求。
東皇不拘束,肯為使君留。
分類: 臨江仙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臨江仙》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臨江仙》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春天的景色以及對人生的思考和反思。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九十日春都過了,匆忙追逐游玩的地方在哪里。
春天的美景只有三成,其余七成是愁悶。
雨水打翻了榆樹的花粉,風吹動了柳樹的花球。
閬苑的先生應該自責,因為這種景色動人心弦,會流傳千秋。
不知道人們在世間為什么那么痛苦地追求。
東皇不受限制,愿意為使君留下。
詩意和賞析:
《臨江仙》以描繪春景為主線,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詩的開頭,詩人表示春天已經過去了九十天,他在忙碌中錯過了春天的美景,不知道該去哪里追尋游玩的樂趣。這里可以看出詩人對時間的流逝和生活的匆忙感到遺憾和困惑。
接著,詩人表達了對春天美景的感受,他認為春天的美景只占了三成,而剩下的七成則是愁悶。這種愁悶可能是對人生的煩惱和思考,對世事變幻的無奈和感慨。這種情感的反差使得春天的美景更加鮮明,同時也凸顯了詩人對生活的矛盾感受。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雨水打翻榆莢和風吹動柳花球的景象,以形象的方式描繪了春天的細膩和變幻。這里的意象豐富而生動,增加了詩詞的藝術感染力。
在詩的結尾,詩人提到了閬苑的先生,這里指的是東皇太一,他是古代神話中的一位神祗。詩人表示閬苑先生應該自責,因為他創造了如此美妙的景色,這種美景會流傳千秋。這里可以看出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創造者的敬仰之情。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他感嘆人們在追求中經歷了痛苦和厭倦,而東皇太一則不受限制,愿意為使君留下。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對超越塵世的向往和對自由自在的仰慕。
綜上所述,《臨江仙》通過描繪春天的美景和對人生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時間流逝、生活矛盾和追求自由的感慨和思索。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深入的情感展示了蘇軾獨特的藝術才華和對人生的洞察。
“九十日春都過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 jiāng xiān
臨江仙
jiǔ shí rì chūn dōu guò le, tān máng hé chǔ zhuī yóu.
九十日春都過了,貪忙何處追游。
sān fēn chūn sè yī fēn chóu.
三分春色一分愁。
yǔ fān yú jiá zhèn, fēng zhuǎn liǔ huā qiú.
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球。
làng yuàn xiān shēng xū zì zé, pán táo dòng shì qiān qiū.
閬苑先生須自責,蟠桃動是千秋。
bù zhī rén shì kǔ yàn qiú.
不知人世苦厭求。
dōng huáng bù jū shù, kěn wèi shǐ jūn liú.
東皇不拘束,肯為使君留。
“九十日春都過了”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平韻) 下平二蕭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上聲十七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