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洞仙歌令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洞仙歌令乎”全詩
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
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乃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水殿風來暗香滿。
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
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
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洞仙歌·冰肌玉骨翻譯及注釋
翻譯
冰一樣的肌膚,玉一般的身骨,自然是遍身清涼沒有汗。宮殿里清風徐來幽香彌漫。繡簾被風吹干,一線月光把佳人窺探。佳人還沒有入睡,她斜倚繡枕釵橫發亂。
他起來攜著她的小手,走出無聲的庭院,隨時可見流星橫穿河漢。試問夜已多深?已過了三更,月光暗淡,玉繩星向下旋轉。她掐著手計算,秋風幾時吹來,不知不覺間感到,流年似水,歲月在暗暗變換。
注釋
⑴洞仙歌:詞牌名。
⑵眉州:今在四川眉山境內。
⑶孟昶:五代時蜀國君主,在位三十一年,后國亡降宋,深知音律,善填詞。
⑷花蕊夫人:孟昶的妃子,別號花蕊夫人;摩訶池:故址在今成都昭覺寺,建于隋代,到蜀國時曾改成宣華池。
⑸具:通俱,表都的意思。
⑹足:補足。
⑺冰肌:肌膚潔白如冰雪,《莊子·逍遙游》有神人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
⑻水殿:建在摩訶池上的宮殿。
⑼欹:斜靠。
⑽河漢:銀河。
⑾金波:指月光;玉繩:星名,位于北斗星附近。
⑿玉繩:星名。《太平御覽·天部五》引《春秋元命苞》曰:“玉衡北兩星為玉繩。玉之為言溝,刻也。瑕而不掩,折而不傷。”宋均注曰:“繩能直物,故名玉繩。溝,謂作器。”玉衡,北斗第五星也。秋夜半,玉繩漸自西北轉,冉冉而降,時為夜深或近曉也。
⒀流年:流逝之歲月;年華。
洞仙歌·冰肌玉骨英譯
SU Shi – Lyrics to the Melody of an Immortal Who Lived in a Cave
With skin like ice and bones like jade,
She perspires not looking cool and refreshed.
From the hall by the water waft breezes full of subtle scents.
Through the drawn embroidered curtains, the moon sneaks a look of her,
She hasn't retired for the night, askew are the her pillow and hairpins in her hair.
I rise to take her delicate hand, quiet is the courtyard and its environs,
A star or two the Milky Way cross between whiles.
How deep is the night, wonder I?
Approaching midnight is the time,
Moonlight pales as the northern stars low slide.
I count with my fingers when the season of westerlies would arrive,
Before I could become aware of it, lapsed has fleeting time.
洞仙歌·冰肌玉骨賞析
此詞描述了五代時后蜀國君孟昶與其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河池上納涼的情景,著意刻繪了花蕊夫人姿質與心靈的美好、高潔,表達了詞人對時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感嘆。
上片寫花蕊夫人簾內欹枕。首二句寫她的綽約風姿:麗質天生,有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涼無汗。接下來,詞人用水、風、香、月等清澈的環境要素烘托女主人公的冰清玉潤,創造出境佳人美、人境雙絕的意境。其后,詞人借月之眼以窺美人欹枕的情景,以美人不加修飾的殘妝——“釵橫鬢亂”,來反襯她姿質的美好。上片所寫,是從旁觀者角度對女主人公所作出的觀察。
下片直接描寫人物自身,通過女主人公與愛侶夏夜偕行的活動,展示她美好、高潔的內心世界。“起來攜素手,”寫女主人公已由室內獨自倚枕,起而與愛侶戶外攜手納涼閑行。“庭戶無聲”,制造出一個夜深人靜的氛圍,暗寓時光在不知不覺中流逝。“時見疏星渡河漢”,寫二人靜夜望星。以下四句寫月下徘徊的情意,為納涼人的細語溫存進行氣氛上的渲染。以上,作者通過寫環境之靜謐和斗轉星移之運動,表現了時光的推移變化,為寫女主人公納涼時的思想活動作好鋪墊。結尾三句是全詞點睛之筆,傳神地揭示出時光變換之速,表現了女主人公對時光流逝的深深惋惜。
這首詞寫古代帝王后妃的生活,在艷羨、贊美中附著作者自身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詞清空靈雋,語意高妙,想象奇特,波瀾起伏,讀來令人神往。
值得注意的是,花蕊夫人本是孟昶的寵妃,后蜀滅亡之后,花蕊入宋,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人是男兒”的詩句令趙匡胤大為傾倒。不久,孟昶暴亡,花蕊成了太祖的貴妃,據說跟太宗趙光義也有瓜葛。對這樣一個與三個皇帝有緋聞的“亡國之妃”,蘇軾坦然地把她刻畫得幾近仙女,且毫不避諱地寫她與孟昶的愛情。此詞在宋朝廣為傳唱,還沒有一個道學家跳出來說三道四。
洞仙歌·冰肌玉骨創作背景
蘇軾在小序中交代了寫此詞之緣由,詞人在七歲之時曾聽過蜀主孟昶的《洞仙歌令》,而四十年后,只能隱約記住首兩句,詞人便發揮他豐富的想象力,運用他的文思才力,補足剩余部分。朱孝臧校注《東坡樂府》:“公生丙子,七歲為壬午,又四十年為壬戌也。”他定此詞作于公元1082年(元豐五年,壬戌),時作者正謫居黃州。此詞雖于小序約略交代了寫作背景,其實自隱杼機,讓人睹神龍之形而不能察神龍其身,從而為自己逸興走筆、暗寓情懷創造了條件。“豈洞仙歌令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òng xiān gē
洞仙歌
bīng jī yù gǔ, zì qīng liáng wú hàn.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shuǐ diàn fēng lái àn xiāng mǎn.
水殿風來暗香滿。
xiù lián kāi, yì diǎn míng yuè kuī rén, rén wèi qǐn, yī zhěn chāi héng bìn luàn.
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
qǐ lái xié sù shǒu, tíng hù wú shēng, shí jiàn shū xīng dù hé hàn.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
shì wèn yè rú hé? yè yǐ sān gēng, jīn bō dàn, yù shéng dī zhuǎn.
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
dàn qū zhǐ xī fēng jǐ shí lái, yòu bù dào liú nián àn zhōng tōu huàn.
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豈洞仙歌令乎”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仄韻) 入聲五物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