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情汴水自東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情汴水自東流”全詩
山谷亦云。
大觀中,于金陵見其親筆,實《東坡詞》也
波聲拍枕長淮曉。
隙月窺人小。
無情汴水自東流。
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
酒味多于淚。
誰教風鑒在塵埃。
醞造一場煩惱、送人來。
分類: 虞美人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虞美人》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虞美人》是蘇軾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作,非也。山谷亦云。
大觀中,于金陵見其親筆,實《東坡詞》也。
波聲拍枕長淮曉。隙月窺人小。
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淚。
誰教風鑒在塵埃。醞造一場煩惱,送人來。
詩意:
這首詩以虞美人的名字為題,但實際上并非是其作品。詩人在大觀園中看到了蘇軾親筆寫的《東坡詞》。詩人描繪了一個清晨,江水波瀾起伏,拍打河岸的聲音醒來了長江河畔。微弱的月光透過窗戶灑在床上,只能勉強照見人的身影。無情的汴河水自東方流淌而來,只載著一艘充滿離愁別恨的船,駛向西州。竹溪和花浦曾經一起醉過,但現在酒的味道比淚水更多。詩人感嘆,誰讓美好的事物都沉淀在塵埃中?這醞釀了一場煩惱,最終送給了來到此地的人。
賞析:
這首詩詞以虞美人的名字為題,但實際上是蘇軾借用了虞美人的名字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緒。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自己對離別和痛苦的感受。
詩中的山谷、大觀園、長江等景物都是蘇軾常用的意象,借以抒發自己的情感。雖然詩中提到了虞美人,但其實是在表達詩人自身的心情,將自己置于虞美人的位置上,借以抒發自己的離愁別恨之情。
詩中運用了對景物的描寫,如江水波瀾、月光微弱等,通過細膩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寂寥和憂愁的氛圍。
最后的幾句詩,詩人表達了對人生的感慨和疑問,為什么美好的事物總是被埋沒在塵埃中,而自己只能釀造出煩惱,將其送給來到此地的人。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內心深處的離愁別恨之情,以及對人生和命運的疑問,給人一種憂傷而深沉的感受。
“無情汴水自東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měi rén
虞美人
zuò, fēi yě.
作,非也。
shān gǔ yì yún.
山谷亦云。
dà guān zhōng, yú jīn líng jiàn qí qīn bǐ, shí dōng pō cí yě
大觀中,于金陵見其親筆,實《東坡詞》也
bō shēng pāi zhěn zhǎng huái xiǎo.
波聲拍枕長淮曉。
xì yuè kuī rén xiǎo.
隙月窺人小。
wú qíng biàn shuǐ zì dōng liú.
無情汴水自東流。
zhǐ zài yī chuán lí hèn xiàng xī zhōu.
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
zhú xī huā pǔ céng tóng zuì.
竹溪花浦曾同醉。
jiǔ wèi duō yú lèi.
酒味多于淚。
shuí jiào fēng jiàn zài chén āi.
誰教風鑒在塵埃。
yùn zào yī chǎng fán nǎo sòng rén lái.
醞造一場煩惱、送人來。
“無情汴水自東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