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懶心雙懶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片懶心雙懶腳”全詩
風傍曉庭簾幕。
霜葉未衰吹未落。
半驚鴉喜鵲。
自笑浮名情薄。
似與世人疏略。
一片懶心雙懶腳。
好教閑處著。
分類: 謁金門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謁金門(秋興)》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謁金門(秋興)》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秋天的池塘閣樓。清晨的風輕拂著庭院的簾幕,霜葉仍未凋零,被風吹動卻未掉落。鴉鳥和喜鵲有些驚擾,我自嘲自己名聲虛浮,情感薄弱。似乎與世人疏遠,心思懶散,雙腳也懶得邁動。我寧愿在閑適的地方安靜下來。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天的早晨,蘇軾在金門閣樓上感受到秋天的寧靜和淡泊。他觀察到池塘中的霜葉依然掛在樹上,風吹動它們,但它們仍然堅持不落。蘇軾對自己的名聲和情感的虛浮感到自嘲,他認為自己與世人疏遠,心思懶散,不愿追逐名利,寧愿選擇安靜的生活。
賞析:
這首詩以秋天的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的變化和自己的情感狀態,表達了蘇軾對于名利和繁雜世事的淡泊態度。他通過對池塘中霜葉的描繪,表現了秋天的寂靜和寧謐。風輕拂簾幕,映襯出一種寧靜的氛圍。鴉鳥和喜鵲的驚擾,可以理解為外界對他的打擾和干擾,但他依然保持冷靜和淡然。他自嘲自己的名聲虛浮,情感薄弱,暗示了他對于名利的看透和不屑。
蘇軾在詩中表達了自己與世人疏遠的態度,他認為自己與世人格格不入,不愿與世俗紛擾,選擇過一種安靜、懶散的生活。他寧愿遠離喧囂,找到一個閑適的地方安靜下來,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自由。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蘇軾的淡泊情懷和追求自由的態度,在宋代文人的詩詞中獨樹一幟。它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于名利的冷漠和對于內心世界的追求,展現了蘇軾獨特的思想和情感。
“一片懶心雙懶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jīn mén qiū xìng
謁金門(秋興)
qiū chí gé.
秋池閣。
fēng bàng xiǎo tíng lián mù.
風傍曉庭簾幕。
shuāng yè wèi shuāi chuī wèi luò.
霜葉未衰吹未落。
bàn jīng yā xǐ què.
半驚鴉喜鵲。
zì xiào fú míng qíng báo.
自笑浮名情薄。
shì yǔ shì rén shū lüè.
似與世人疏略。
yī piàn lǎn xīn shuāng lǎn jiǎo.
一片懶心雙懶腳。
hǎo jiào xián chù zhe.
好教閑處著。
“一片懶心雙懶腳”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