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溪邊駐畫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桃李溪邊駐畫輪”全詩
鷓鴣聲里倒清尊。
夕陽雖好近黃昏。
香在衣裳妝在臂,水連芳草月連云。
幾時歸去不銷魂。
分類: 浣溪沙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浣溪沙(春情)》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浣溪沙(春情)》是蘇軾的作品,描繪了春天的景色和濃郁的情感。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桃李滿溪邊,停下畫輪。
杜鵑的鳴聲傳來,清酒倒在杯中。
盡管夕陽美麗,黃昏已近。
花香縈繞衣袖,妝容仍在臂彎。
水連綿不斷,芳草間點綴月云。
何時才能歸去,不再憂心忡忡。
詩意:
《浣溪沙(春情)》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象和情感的表達,展現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向往和對歸鄉的期待。詩中融入了大自然的元素,以及詩人對花香、夕陽和水景的描繪,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感受。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歸鄉的渴望,詩人希望能夠回到故鄉,擺脫紛擾的世俗之憂,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自由。
賞析:
這首詩詞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春天的景色和情感。首句“桃李溪邊駐畫輪”,通過描繪桃李花的盛開,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充滿生機和美好的春天的畫面。接著,詩人用“鷓鴣聲里倒清尊”來描繪鳥鳴和清酒的美好,展示了享受春天的愉悅和情感的高漲。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夕陽、芳草、月云和水的連綿來豐富詩歌的意境。詩人通過描繪花香縈繞衣袖、妝容仍在臂彎,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然而,最后兩句“幾時歸去不銷魂”,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歸鄉的向往。詩人希望能夠回到故鄉,遠離塵囂,追求內心的寧靜和永恒的美好。
整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清新的意境和豐富的情感展示了蘇軾獨特的藝術風格。通過對春天景物的描繪和情感的表達,詩人喚起了讀者對美好時光和回歸自然的向往。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對自然和人情的細膩觸動,以及對心靈歸宿的思考和追求。
“桃李溪邊駐畫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xī shā chūn qíng
浣溪沙(春情)
táo lǐ xī biān zhù huà lún.
桃李溪邊駐畫輪。
zhè gū shēng lǐ dào qīng zūn.
鷓鴣聲里倒清尊。
xī yáng suī hǎo jìn huáng hūn.
夕陽雖好近黃昏。
xiāng zài yī shang zhuāng zài bì, shuǐ lián fāng cǎo yuè lián yún.
香在衣裳妝在臂,水連芳草月連云。
jǐ shí guī qù bù xiāo hún.
幾時歸去不銷魂。
“桃李溪邊駐畫輪”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