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回首付東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流年回首付東流”全詩
雖非吾土且登樓。
行盡江南南岸、此淹留。
短日明楓纈,清霜暗菊球。
流年回首付東流。
憑仗挽回潘鬢、莫教秋。
分類: 南歌子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南歌子》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南歌子》是蘇軾所寫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見說東園好,能消北客愁。
雖非吾土且登樓。
行盡江南南岸、此淹留。
短日明楓纈,清霜暗菊球。
流年回首付東流。
憑仗挽回潘鬢、莫教秋。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蘇軾在南方游歷時的感受和心情。他聽說東園很美好,可以減輕北方游子的憂慮。雖然這里并不是他的故土,他還是登上樓閣,遠眺江南南岸,沉浸在這片美景中。他看到短暫的陽光下明亮的楓葉,清晨的霜使菊花泛起暗淡的色彩。歲月流轉,回首過去的時光已隨東流而去。他寄托希望能夠挽回年華逝去的容顏,不讓秋天的凄涼來臨。
賞析:
《南歌子》是蘇軾在南方旅行時寫下的一首詩詞,通過描繪景物和抒發內心感受,表達了他對南方的喜愛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
詩詞以“見說東園好,能消北客愁”開篇,傳達出蘇軾聽聞東園美景能夠減輕北方游子的憂愁之情。這里的東園可以理解為南方的景色和環境,而北客則指代蘇軾自己作為北方游子的身份。
接下來,蘇軾表達了對南方的向往之情,雖然這里并非他的本土,但他仍然爬上樓閣,眺望江南南岸的美景,并流連其中。這種對南方的熱愛和對美景的享受,展現了蘇軾豁達的心態和對自然景色的贊美。
詩中的明楓纈和清霜暗菊球是蘇軾對景物的描寫。明楓纈指的是在短暫的陽光下,楓葉呈現出明亮的色彩,而清霜暗菊球則形容清晨的霜使菊花的顏色變得暗淡。這些描繪細膩的景物,使讀者更能感受到蘇軾在南方的所見所感。
詩的最后,蘇軾回首往事,感慨時光的流轉。他希望能夠挽回年華逝去的容顏,不讓秋天的凄涼來臨。這表達了對光陰流逝的思考和對時光的珍惜之情。
《南歌子》以其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感悟,展示了蘇軾在南方旅行時的心境和對自然景色的贊美。詩中的意境優美,字里行間透露出對時光流逝的思考,使人們在閱讀中感受到歲月的變遷和自然的美妙。
“流年回首付東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gē zǐ
南歌子
jiàn shuō dōng yuán hǎo, néng xiāo běi kè chóu.
見說東園好,能消北客愁。
suī fēi wú tǔ qiě dēng lóu.
雖非吾土且登樓。
xíng jǐn jiāng nán nán àn cǐ yān liú.
行盡江南南岸、此淹留。
duǎn rì míng fēng xié, qīng shuāng àn jú qiú.
短日明楓纈,清霜暗菊球。
liú nián huí shǒu fù dōng liú.
流年回首付東流。
píng zhàng wǎn huí pān bìn mò jiào qiū.
憑仗挽回潘鬢、莫教秋。
“流年回首付東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