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以此戲之玉肌鉛粉傲秋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乃以此戲之玉肌鉛粉傲秋霜”全詩
余往觀之。
神請余作少年游,乃以此戲之
玉肌鉛粉傲秋霜。
準擬鳳呼凰。
伶倫不見,清香未吐,且糠秕吹揚。
到處成雙君獨只,空無數、爛文章。
一點香檀,誰能借箸,無復似張良。
分類: 少年游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少年游》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少年游》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曾經觀賞了這首詩,作者請我寫一首《少年游》。于是我以此詩戲謔他的美貌,比喻他的皮膚如玉,面上抹著鉛粉,顯得比秋霜還傲。形容他像鳳凰一樣美麗。他的才藝卓越,但是卻鮮有人知,他的清香還沒有散發出來,反而被一些瑣碎的事情所干擾。到處都是成對的人,只有他一個人獨自閑適,周圍卻充斥著數不盡的差勁文章。他只是一點點的香檀木,誰能真正欣賞他,沒有人能夠再像張良那樣了。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一個少年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才華橫溢卻被忽視的人的感慨和自嘲之情。少年具有出眾的才藝和美貌,但卻鮮為人知,被瑣碎的事物所干擾。作者以少年的形象暗示了自己,抒發了自己在時代和環境中的無奈和自嘲。
賞析:
《少年游》以蘇軾獨特的詞藻和意象,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才華被埋沒的無奈和失落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使詩詞更具藝術感和表現力。
詩中的少年形象既可以看作是一個具體的人物,也可以理解為蘇軾自己。他的才華高超,但卻鮮為人知,被瑣碎的事物所干擾,無法展現自己的才能。他孤獨地站在眾人之外,周圍充斥著平庸和無趣的文章。作者通過這個形象,表達了自己在官場上的無奈和對才華被埋沒的痛惜。
詩詞中的張良形象是對過去才華橫溢的人的致敬,也暗示了作者對自己的期望和失落。張良是漢代著名的謀士,才智過人,但他已不復存在。通過與張良的比較,蘇軾表達了對于自己才華無人欣賞的無奈和遺憾。
總之,《少年游》是一首充滿自嘲和無奈之情的詩詞,通過描繪少年形象,表達了作者對自身才華被埋沒的痛苦和對時代環境的不滿。同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與修辭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動有力,展現了蘇軾卓越的詩詞才華。
“乃以此戲之玉肌鉛粉傲秋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o nián yóu
少年游
wèi shī mǐn jié, lì chéng.
為詩敏捷,立成。
yú wǎng guān zhī.
余往觀之。
shén qǐng yú zuò shào nián yóu, nǎi yǐ cǐ xì zhī
神請余作少年游,乃以此戲之
yù jī qiān fěn ào qiū shuāng.
玉肌鉛粉傲秋霜。
zhǔn nǐ fèng hū huáng.
準擬鳳呼凰。
líng lún bú jiàn, qīng xiāng wèi tǔ, qiě kāng bǐ chuī yáng.
伶倫不見,清香未吐,且糠秕吹揚。
dào chù chéng shuāng jūn dú zhǐ, kōng wú shù làn wén zhāng.
到處成雙君獨只,空無數、爛文章。
yì diǎn xiāng tán, shuí néng jiè zhù, wú fù shì zhāng liáng.
一點香檀,誰能借箸,無復似張良。
“乃以此戲之玉肌鉛粉傲秋霜”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