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時人倚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歸時人倚欄”全詩
高陽飲興闌。
獸煙噴盡玉壺干。
香分小鳳團。
雪浪淺,露珠圓。
捧甌春筍寒。
絳紗籠下躍金鞍。
歸時人倚欄。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阮郎歸》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阮郎歸》是蘇軾寫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歌曲停止,檀板舞蹈停止,華麗的樂舞停止。
高陽的飲宴興致也結束了。
獸煙已經噴盡,玉壺中的美酒已經干涸。
香氣分散,小鳳凰散開了。
雪浪淺淺,露珠圓圓。
手捧著甌中的春筍,感受著寒冷。
絳紗的帷幕下,躍動著金鞍。
離去的時候,有人倚在欄桿上。
詩意:
《阮郎歸》描繪了一幅飲宴結束后的景象,表達了離別之情和人生的無常。詩中通過描繪歌曲停止、舞蹈結束、飲宴散場等場景,展現了歡樂的消失和離別的來臨。獸煙噴盡、玉壺干涸,象征著美好的時光已經過去,一切都已消逝。詩人以雪浪、露珠、春筍等冷冽的形象,表達了離別的寒冷和無奈。絳紗帷幕下的金鞍躍動,預示著阮郎即將歸來,而有人倚在欄桿上,似乎期待著他的歸來。
賞析:
《阮郎歸》以描繪飲宴結束的場景為背景,通過寥寥數語,展現了一種離別之情和人生的無常。詩人以細膩的筆觸,將歡樂的消逝、美酒的干涸與離別的凄涼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離別的深切感受。詩中的雪浪、露珠和春筍等形象,以及絳紗帷幕下躍動的金鞍,都給人以冷冽和躍動的感覺,將詩情與離別的寒冷相互映襯。最后一句“歸時人倚欄”,表達了等待和期待的心情,增添了一絲希望和溫暖。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凝練的語言,以及富有意境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深沉而略帶憂傷的情感氛圍,引發讀者對時光的感慨和對離別的思考。
“歸時人倚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uǎn láng guī
阮郎歸
gē tíng tán bǎn wǔ tíng luán.
歌停檀板舞停鸞。
gāo yáng yǐn xìng lán.
高陽飲興闌。
shòu yān pēn jǐn yù hú gàn.
獸煙噴盡玉壺干。
xiāng fēn xiǎo fèng tuán.
香分小鳳團。
xuě làng qiǎn, lù zhū yuán.
雪浪淺,露珠圓。
pěng ōu chūn sǔn hán.
捧甌春筍寒。
jiàng shā lóng xià yuè jīn ān.
絳紗籠下躍金鞍。
guī shí rén yǐ lán.
歸時人倚欄。
“歸時人倚欄”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