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水開頭碧玉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剪水開頭碧玉條”全詩
能令江漢客魂銷。
只應香信是春潮。
戴了又羞緣我老,折來同嗅許誰招。
憑將此意問妖嬈。
作者簡介(李之儀)

李之儀(1038~1117)北宋詞人。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漢族,滄州無棣(慶云縣)人。哲宗元祐初為樞密院編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從蘇軾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監內香藥庫,御史石豫參劾他曾為蘇軾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職。徽宗崇寧初提舉河東常平。后因得罪權貴蔡京,除名編管太平州(今安徽當涂),后遇赦復官,晚年卜居當涂。著有《姑溪詞》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題跋》二卷。
《浣溪沙(梅)》李之儀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浣溪沙(梅)》
剪水開頭碧玉條。
能令江漢客魂銷。
只應香信是春潮。
戴了又羞緣我老,折來同嗅許誰招。
憑將此意問妖嬈。
中文譯文:
湖水剪下一條碧玉的船首。
它可以使江漢地區的游客心魂消散。
只會是香氣傳遞著春天的潮水。
我戴上它,羞于對別人說我已經老了,折下來與誰一同品味。
讓我憑借這個意象向妖嬈的女子詢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李之儀創作的《浣溪沙(梅)》。詩人以梅花為主題,通過描繪梅花的形象,抒發了對時光的悲嘆和對愛情的追求。
首句“剪水開頭碧玉條”描繪了一艘船在湖水上行駛的景象,船首如碧玉一般明亮。接著,詩人用“能令江漢客魂銷”表達了梅花的美麗和嬌艷,它能夠使人心魂消散,暗示了梅花的妖嬈之處。
接下來的兩句“只應香信是春潮。戴了又羞緣我老,折來同嗅許誰招”表達了詩人對梅花的喜愛和對自身年老的感嘆。梅花散發的香氣如同春天的潮水一般,而詩人佩戴梅花卻因自己的年老而感到羞愧。他折下梅花與誰一同品味,表達了他對愛情的期待和追求。
最后兩句“憑將此意問妖嬈”則是詩人對那位妖嬈女子的期待和詢問,他希望通過這束梅花傳遞自己的情意,向她表達自己的追求與愛慕。
整首詩以梅花為象征,表達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愛情的向往。通過對梅花的描繪,詩人抒發了自己對時光流逝和愛情的感慨,同時展現了對美麗和追求的熱情。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了豐富的情感,給人以思考和聯想的空間,體現了宋代詩人的細膩和留白的藝術追求。
“剪水開頭碧玉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xī shā méi
浣溪沙(梅)
jiǎn shuǐ kāi tóu bì yù tiáo.
剪水開頭碧玉條。
néng lìng jiāng hàn kè hún xiāo.
能令江漢客魂銷。
zhǐ yīng xiāng xìn shì chūn cháo.
只應香信是春潮。
dài le yòu xiū yuán wǒ lǎo, zhé lái tóng xiù xǔ shuí zhāo.
戴了又羞緣我老,折來同嗅許誰招。
píng jiāng cǐ yì wèn yāo ráo.
憑將此意問妖嬈。
“剪水開頭碧玉條”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