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賦紅綾小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空賦紅綾小砑”全詩
清冥風露不勝寒,無計學、雙鸞并駕。
玉徽聲斷,寶釵香遠,空賦紅綾小砑。
瘦郎知有幾多愁,怎奈向、月明今夜。
作者簡介(李之儀)

李之儀(1038~1117)北宋詞人。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漢族,滄州無棣(慶云縣)人。哲宗元祐初為樞密院編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從蘇軾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監內香藥庫,御史石豫參劾他曾為蘇軾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職。徽宗崇寧初提舉河東常平。后因得罪權貴蔡京,除名編管太平州(今安徽當涂),后遇赦復官,晚年卜居當涂。著有《姑溪詞》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題跋》二卷。
《鵲橋仙》李之儀 翻譯、賞析和詩意
《鵲橋仙》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李之儀。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宿云收盡,纖塵不警,
萬里銀河低掛。
清冥風露不勝寒,
無計學、雙鸞并駕。
玉徽聲斷,寶釵香遠,
空賦紅綾小砑。
瘦郎知有幾多愁,
怎奈向、月明今夜。
譯文:
夜晚的云彩散去,微塵不再擾人,
銀河在萬里空中低垂。
清冷的風露無法抵擋寒冷,
無法學會,兩只鳳凰并駕。
美玉的琴弦聲音戛然而止,寶釵的香氣遙遠,
只剩下空空的紅綾和小砑。
瘦弱的郎君知道有多少愁思,
但無法抵擋,今夜明亮的月光。
詩意和賞析:
《鵲橋仙》描繪了一幅寂靜而凄美的夜晚景象。詩人以細膩的筆觸表達了夜空明亮的銀河和清冷的風露,凸顯了夜晚的寒冷與幽靜。雙鸞并駕象征了美好的神話傳說,但詩中提到的“無計學”暗示了詩人對于這種美好境界的無法企及。
詩中出現的玉徽聲斷、寶釵香遠,以及空賦紅綾小砑等詞句,通過細膩的意象和暗示,表達了一種寂寞和遙遠的情感。瘦弱的郎君代表了詩人自身,他感到無法抵擋愁思的困擾,盡管明亮的月光照耀著夜晚。
整首詩以寥寥數語描繪出了夜晚的寂靜和愁思,表達了作者對于美好和遙遠的向往,同時也展示了對于現實困境的無奈和無法逃避的情感。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營造出一種憂郁而富有想象力的意境,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空賦紅綾小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uè qiáo xiān
鵲橋仙
sù yún shōu jǐn, xiān chén bù jǐng, wàn lǐ yín hé dī guà.
宿云收盡,纖塵不警,萬里銀河低掛。
qīng míng fēng lù bù shèng hán, wú jì xué shuāng luán bìng jià.
清冥風露不勝寒,無計學、雙鸞并駕。
yù huī shēng duàn, bǎo chāi xiāng yuǎn, kōng fù hóng líng xiǎo yà.
玉徽聲斷,寶釵香遠,空賦紅綾小砑。
shòu láng zhī yǒu jǐ duō chóu, zěn nài xiàng yuè míng jīn yè.
瘦郎知有幾多愁,怎奈向、月明今夜。
“空賦紅綾小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