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寒爭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余寒爭令”全詩
雪共蠟梅相照影。
昨夜東風。
已出耕牛勸歲功。
陰云冪冪。
近覺去天無幾尺。
休恨春遲。
桃李梢頭次第知。
分類: 木蘭花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減字木蘭花(春)》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減字木蘭花(春)》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寒冬爭相減退,
雪花和蠟梅相互輝映。
昨夜東風吹來,
耕牛已經開始勸耕,
烏云密布,
感到天空好像不足數尺。
不要怨恨春天來得晚,
桃花和李花的枝頭逐漸知曉。
詩意:
《減字木蘭花(春)》描繪了寒冷冬季即將過去,春天即將到來的景象。詩人使用了減字技巧,通過刻畫冬季的減退和春意的萌動,表達了對春天的期待和渴望。
賞析:
1. 減字技巧:黃庭堅在這首詩中運用了減字的手法,即在每個句子的開頭和結尾都去掉一個字,給詩詞增添了一種簡約的韻味。這種手法不僅使詩詞更加緊湊,而且使意境更加凝練。
2. 描繪季節交替:詩中通過雪花和蠟梅相互輝映的描寫,展現出冬季的減退和春意的初現。東風吹來,預示著春天的臨近。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巧妙地表達了對春天的期待和希望。
3. 對比手法:詩中使用了對比手法來突出季節的變化。冬天的寒冷和減退與春天的溫暖和蓬勃形成鮮明的對比,使讀者能夠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季節交替的變化和生機的復蘇。
4. 淡雅清新的意境:整首詩以簡短的語句和清新的意象構建了一幅淡雅的春景畫面。詩人以簡潔明了的筆觸,表達了對春天的向往和對生命的熱愛,給人以一種清新、明朗的感覺。
總體而言,黃庭堅的《減字木蘭花(春)》通過簡約而精煉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冬季減退、春天初現的景象,展示了對春天的期待和向往。這首詩詞以其清新雅致的意境,傳達了對生命和自然的贊美,給人以愉悅和舒適的感受。
“余寒爭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ǎn zì mù lán huā chūn
減字木蘭花(春)
yú hán zhēng lìng.
余寒爭令。
xuě gòng là méi xiāng zhào yǐng.
雪共蠟梅相照影。
zuó yè dōng fēng.
昨夜東風。
yǐ chū gēng niú quàn suì gōng.
已出耕牛勸歲功。
yīn yún mì mì.
陰云冪冪。
jìn jué qù tiān wú jǐ chǐ.
近覺去天無幾尺。
xiū hèn chūn chí.
休恨春遲。
táo lǐ shāo tóu cì dì zhī.
桃李梢頭次第知。
“余寒爭令”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