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撥個絲中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愁撥個絲中索”全詩
玉甲銀箏照座。
危柱促,曲聲殘。
王孫帶笑看。
休休休,莫莫莫。
愁撥個絲中索。
了了了,玄玄玄。
山僧無碗禪。
分類: 更漏子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更漏子》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更漏子》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更漏子
(原文)
體妖嬈,鬟婀娜。
玉甲銀箏照座。
危柱促,曲聲殘。
王孫帶笑看。
休休休,莫莫莫。
愁撥個絲中索。
了了了,玄玄玄。
山僧無碗禪。
(中文譯文)
形態妖嬈,發髻婀娜。
玉甲銀箏照亮座上。
高聳的柱子急促,曲調聲音已殘。
王孫帶著笑容觀看。
停停停,別別別。
憂愁撥動心中的琴弦。
完滿完滿完滿,深遠深遠深遠。
山僧沒有碗來修禪。
(詩意)
《更漏子》以形容夜晚的場景為主題,運用細膩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通過描繪一個宴會場景,展示了女子的嫵媚容貌和宴會的熱鬧氛圍。然而,在這繁華背后,詩人通過描寫漏壺聲音逐漸衰減,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生命短暫的思考。詩末的山僧無碗禪,寓意詩人對世俗名利的超脫和追求內心寧靜的修行之心。
(賞析)
《更漏子》以其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意境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和情感沖擊。開篇兩句“體妖嬈,鬟婀娜”,通過形容女子的容貌,展現了宴會的熱鬧與美好。接著,“玉甲銀箏照座”描繪了華麗的場景,使讀者仿佛置身其中。然而,隨著詩人的描寫,氛圍逐漸轉變,詩句中的“王孫帶笑看”似乎帶有一絲諷刺之意,暗示了人們的浮躁和虛榮心態。
在描寫宴會的同時,詩人通過描寫“危柱促,曲聲殘”,將注意力轉向了漏壺的聲音,表現了時光流逝的無情和生命的短暫。通過反復使用“休休休,莫莫莫”、“了了了,玄玄玄”,強調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讓讀者感受到時光的匆匆和生命的脆弱。
詩末的“山僧無碗禪”則表達了詩人對塵世名利的超脫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山僧沒有碗,可能是指他不被世俗所困擾,專注于修行禪定。這句詩意味深長,給人以啟迪,提醒人們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超越世俗的追求。
總而言之,黃庭堅的《更漏子》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意境,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生命短暫的思考,以及對世俗名利的超脫和內心寧靜的追求。這首詩詞在描繪宴會場景的同時,通過對時間、生命和修行的思考,引發人們對生命意義和價值的思考。
“愁撥個絲中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ēng lòu zi
更漏子
tǐ yāo ráo, huán ē nuó.
體妖嬈,鬟婀娜。
yù jiǎ yín zhēng zhào zuò.
玉甲銀箏照座。
wēi zhù cù, qū shēng cán.
危柱促,曲聲殘。
wáng sūn dài xiào kàn.
王孫帶笑看。
xiū xiū xiū, mò mò mò.
休休休,莫莫莫。
chóu bō gè sī zhōng suǒ.
愁撥個絲中索。
liǎo liǎo le, xuán xuán xuán.
了了了,玄玄玄。
shān sēng wú wǎn chán.
山僧無碗禪。
“愁撥個絲中索”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