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籬枯壁盡因誰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籬枯壁盡因誰做”全詩
又望空斗合,離人愁苦。
那更夜來,一霎薄情風雨。
暗掩將、春色去。
籬枯壁盡因誰做。
若說相思,佛也眉兒聚。
莫怪為伊,底死縈腸惹肚。
為沒教、人恨處。
分類: 河傳
作者簡介(秦觀)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河傳(二之一)》秦觀 翻譯、賞析和詩意
《河傳(二之一)》是宋代詩人秦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亂花飛絮。
花瓣紛紛飛舞,像細小的雪花在空中飄揚。
又望空斗合。
再次仰望天空,看到星斗相互交匯。
離人愁苦。
離別的人感到憂愁和痛苦。
那更夜來,一霎薄情風雨。
夜晚愈加深沉,一陣短暫的情感涌動,伴隨著輕柔的風雨。
暗掩將、春色去。
黯然地隱退,春天的美景逐漸消散。
籬枯壁盡因誰做。
籬笆草木枯萎,墻壁已經殘破,歸因于何人的作為?
若說相思,佛也眉兒聚。
如果說起思念之情,即使佛祖也會眉頭緊蹙。
莫怪為伊,底死縈腸惹肚。
別怪我為了她而苦苦思念,以至于心腸糾結、困擾內臟。
為沒教、人恨處。
為了這無法言喻的情感,引起了人們的怨恨之處。
這首詩詞描繪了離別時的憂傷情緒和思念之苦。作者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情感表達,抒發了對離別的痛苦和對愛人的思念。詩中所使用的意象和修辭手法,如亂花飛絮、空斗合、薄情風雨等,增強了詩意的表現力。整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展現了秦觀獨特的藝術才華和對人情世故的洞察力。
“籬枯壁盡因誰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chuán èr zhī yī
河傳(二之一)
luàn huā fēi xù.
亂花飛絮。
yòu wàng kōng dòu hé, lí rén chóu kǔ.
又望空斗合,離人愁苦。
nà gèng yè lái, yī shà bó qíng fēng yǔ.
那更夜來,一霎薄情風雨。
àn yǎn jiāng chūn sè qù.
暗掩將、春色去。
lí kū bì jǐn yīn shuí zuò.
籬枯壁盡因誰做。
ruò shuō xiāng sī, fú yě méi ér jù.
若說相思,佛也眉兒聚。
mò guài wèi yī, dǐ sǐ yíng cháng rě dù.
莫怪為伊,底死縈腸惹肚。
wèi méi jiào rén hèn chù.
為沒教、人恨處。
“籬枯壁盡因誰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