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判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五花判事”全詩
正祖席將收,離歌三疊。
鶴喜仙還,珠愁主去,立馬城頭難別。
三十六湖春水,二十四橋秋月。
爭羨道,這水如膏澤,月同瑩潔。
殊絕。
郊陌上,桑柘陰陰,聽得行人說。
三木論囚,五花判事,個個待公方決。
鸞鳳清標重睹,駟馬高門須設。
揮袂處,望甘棠召伯,教人凄咽。
作者簡介(秦觀)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喜遷鶯》秦觀 翻譯、賞析和詩意
《喜遷鶯》是宋代文學家秦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西風吹落黃葉,正祖席將被收起,別離之歌聲連續不斷。鶴喜仙還,珠淚憂愁失去了主人,站在城頭上分別十分艱難。湖泊有三十六處春水,橋梁有二十四座秋月。我都羨慕不已,這湖水如同滋潤的膏澤,月亮也同樣明亮潔白。真是絕妙無比。在郊野小路上,桑樹和柘樹陰森森地交錯,聽見行人說著話語。有人討論刑罰,有人談論審判,每個人都在等待公正的裁決。鳳凰和鸞鳥標志著清正,馬車和高門則預示著權勢。在揮袖之間,我向遠處的甘棠樹招手,教人感到凄涼而哽咽。
詩意:
《喜遷鶯》以鮮明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秦觀對社會動蕩和人情冷暖的感慨。詩中通過自然景物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離別之苦和權力斗爭的觸動。同時,詩中也融入了對美好自然風景和高潔品德的向往,以及對公正和正義的追求。
賞析:
《喜遷鶯》通過對西風、落葉、鶴、珠淚、春水、秋月等意象的運用,刻畫出了一個動態而富有生命力的場景,展示了人事不幸、離別之苦和社會階層的冷酷現實。詩中的湖泊和橋梁則象征了美好的自然景觀,以及人們對富貴、權勢的向往。在郊野小路上,桑柘樹的陰影猶如社會中的黑暗面,而行人們的討論則暗示了社會中的不公和冤獄。最后,作者以揮袖、望甘棠等手勢和動作表達了對美好事物和高尚品德的渴望,以及對社會現實的反思和悲嘆。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線,通過景物的象征和暗示,傳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和人情冷暖的獨特感悟。秦觀以細膩而深邃的語言表達了他對離別、權力和正義的思考,同時也展現了對自然美景和高尚品德的向往。這首詩詞凝練而意境深遠,將讀者帶入了一個既真實又充滿想象力的世界,引發人們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
“五花判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ǐ qiān yīng
喜遷鶯
xī fēng luò yè.
西風落葉。
zhèng zǔ xí jiāng shōu, lí gē sān dié.
正祖席將收,離歌三疊。
hè xǐ xiān hái, zhū chóu zhǔ qù, lì mǎ chéng tóu nán bié.
鶴喜仙還,珠愁主去,立馬城頭難別。
sān shí liù hú chūn shuǐ, èr shí sì qiáo qiū yuè.
三十六湖春水,二十四橋秋月。
zhēng xiàn dào, zhè shuǐ rú gào zé, yuè tóng yíng jié.
爭羨道,這水如膏澤,月同瑩潔。
shū jué.
殊絕。
jiāo mò shàng, sāng zhè yīn yīn, tīng de xíng rén shuō.
郊陌上,桑柘陰陰,聽得行人說。
sān mù lùn qiú, wǔ huā pàn shì, gè gè dài gōng fāng jué.
三木論囚,五花判事,個個待公方決。
luán fèng qīng biāo zhòng dǔ, sì mǎ gāo mén xū shè.
鸞鳳清標重睹,駟馬高門須設。
huī mèi chù, wàng gān táng zhào bó, jiào rén qī yān.
揮袂處,望甘棠召伯,教人凄咽。
“五花判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