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我應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呼我應還”全詩
漸年來疏懶,浸濃歸興。
彩橋飛過,深溪地底,奔雷余韻。
香爐照日,望處與、青霄近。
想群仙、呼我應還,怪來須絲垂鏡。
海上云車回軔。
少姑傳、金母信。
森翠裾瓊佩,落日初霞,紛紜相映。
誰見壺中景。
花洞里、杳然漁艇。
別是個、瀟灑乾坤,世情塵土休問。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尾犯(廬山一名碧芙蓉)》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尾犯(廬山一名碧芙蓉)》是一首宋代晁補之所作的詩詞,描寫了廬山的幽靜之美。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廬山小隱。漸年來疏懶,浸濃歸興。
彩橋飛過,深溪地底,奔雷余韻。
香爐照日,望處與、青霄近。
想群仙、呼我應還,怪來須絲垂鏡。
海上云車回軔。少姑傳、金母信。
森翠裾瓊佩,落日初霞,紛紜相映。
誰見壺中景。花洞里、杳然漁艇。
別是個、瀟灑乾坤,世情塵土休問。
詩意:
這首詩詞以廬山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廬山幽靜景致的贊美。作者在廬山小居中度過多年,逐漸變得懶散,但當他回歸這片美景時,心中的興致漸漸濃厚。彩橋飛躍,深溪在地底流淌,韻味仍在余音回蕩。香爐映照著陽光,遙望之處與蒼穹近在咫尺。作者幻想著群仙呼喚他歸還,感嘆這奇妙景象,仿佛是一面垂下的絲織鏡子。海上的云車轉回來了,少女傳遞著金母的信令。茂密的翠綠襯托著瓊瑤般的佩飾,夕陽初現,映照出各種繁華景象。誰見過壺中的景色?花洞里,漁艇在遠處消失不見。這里別有一番瀟灑的天地,不必問及塵世的紛擾。
賞析:
《尾犯(廬山一名碧芙蓉)》這首詩詞以廬山為背景,通過描繪廬山的自然風光和仙境般的景象,展現了作者對廬山的喜愛和向往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使得整首詩充滿了唯美的意境和浪漫的情感。
詩中描繪了彩橋飛過、深溪地底的景象,以及香爐照日、青霄近的景致,通過這些景物的描繪,讓讀者感受到廬山的神秘和奇妙。作者幻想群仙呼喚他歸還,并以怪來須絲垂鏡的形象形容這種景象,表達了他對廬山仙境的向往和渴望。
詩中還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如海上云車回軔與少姑傳、金母信的對應,以及森翠裾瓊佩與落日初霞、紛紜相映的對比,使得詩中的景物更加豐富多彩。同時,最后兩句“誰見壺中景。花洞里、杳然漁艇。”給人以玄妙和《尾犯(廬山一名碧芙蓉)》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廬山的隱秘之美。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廬山上的小隱居,我漸漸懶散,但內心的喜悅卻越發濃烈。
彩虹橋飛躍而過,深溪潛藏在地底,雷聲的余韻回蕩。
香爐照亮著陽光,望向遠處,與青霄接近。
我想起仙境中的群仙們,呼喚我歸還,奇怪的景象需要絲垂的鏡子來映照。
海上的云車轉回來了,少女傳遞著金母的消息。
茂密的綠葉下佩戴著美麗的珠寶,夕陽初現,落日的光輝與繁華相互映襯。
誰見過壺中的美景?花洞中,漁艇在遠處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里獨特而自由,不必問世間的塵土紛擾。
詩意:
《尾犯(廬山一名碧芙蓉)》這首詩描繪了廬山的幽靜景致,表達了晁補之對廬山的喜愛和向往。詩中通過描繪廬山的自然景物和仙境般的景象,營造出一種神秘和奇幻的氛圍。作者將自己描述為廬山上的小隱居,雖然變得懶散,但內心的喜悅卻日益增加。
詩中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如彩虹橋飛躍、深溪地底、奔雷的余韻等,創造了廬山秀美景色的畫面。作者渴望成為仙境中的一員,與群仙相伴,這種向往通過“怪來須絲垂鏡”的比喻得到表現,強調了廬山的神秘和仙境般的特質。
詩中還出現了對比的手法,如海上云車回輪與少女傳遞金母的消息、茂密的綠葉下佩戴珠寶與落日初現的光輝相映成趣,給人以豐富多彩的感受。最后兩句“誰見過壺中的美景?花洞中,漁艇在遠處消失得無影無蹤。”表達了一種神秘和超越塵世的意境,使讀者感受到廬山所獨有的自由和寧靜。
賞析:
《尾犯(廬山一名碧芙蓉)》這首詩詞通過細膩而生動的描繪,展現了廬山的幽靜之美。作者以自己在廬山的小居為切入點,通過描繪廬山的自然景物和仙境般的景象,表達了對這片美麗山水的喜愛和向往之情。
詩中運用了形象豐富的描寫,如彩虹橋、深溪、奔雷的余韻等,這些形象生動的描繪使讀
“呼我應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ěi fàn lú shān yī míng bì fú róng
尾犯(廬山一名碧芙蓉)
lú shān xiǎo yǐn.
廬山小隱。
jiàn nián lái shū lǎn, jìn nóng guī xìng.
漸年來疏懶,浸濃歸興。
cǎi qiáo fēi guò, shēn xī dì dǐ, bēn léi yú yùn.
彩橋飛過,深溪地底,奔雷余韻。
xiāng lú zhào rì, wàng chù yǔ qīng xiāo jìn.
香爐照日,望處與、青霄近。
xiǎng qún xiān hū wǒ yīng hái, guài lái xū sī chuí jìng.
想群仙、呼我應還,怪來須絲垂鏡。
hǎi shàng yún chē huí rèn.
海上云車回軔。
shǎo gū chuán jīn mǔ xìn.
少姑傳、金母信。
sēn cuì jū qióng pèi, luò rì chū xiá, fēn yún xiāng yìng.
森翠裾瓊佩,落日初霞,紛紜相映。
shuí jiàn hú zhōng jǐng.
誰見壺中景。
huā dòng lǐ yǎo rán yú tǐng.
花洞里、杳然漁艇。
bié shì gè xiāo sǎ qián kūn, shì qíng chén tǔ xiū wèn.
別是個、瀟灑乾坤,世情塵土休問。
“呼我應還”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