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心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功名心事”全詩
不寄一行書,過西風、飛鴻去后。
功名心事,千載與君同,只狂飲,只狂吟,綠鬢殊非舊。
山歌村館,愁醉潯陽叟。
且借兩州春,看一曲、樽前舞袖。
古來畢竟,何處是功名,不同飲,不同吟,也勸時開口。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驀山溪(亳社寄文潛舍人)》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驀山溪(亳社寄文潛舍人)》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蘭臺仙史,好在多情否。
不寄一行書,過西風、飛鴻去后。
功名心事,千載與君同,只狂飲,只狂吟,綠鬢殊非舊。
山歌村館,愁醉潯陽叟。
且借兩州春,看一曲、樽前舞袖。
古來畢竟,何處是功名,不同飲,不同吟,也勸時開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晁補之對功名利祿的淡泊態度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
詩的開頭提到了蘭臺仙史,暗示了詩人筆下的人物具有仙風道骨、多情之心。接著,詩人表達了自己不愿寄出一封書信,讓它隨著西風和飛鴻的離去而消失。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不愿受到塵世的干擾,更傾向于追求內心的自由和寧靜。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談到了功名心事與千載之后與友人共同的心境,他們只愿狂飲狂吟,綠鬢已非往日的模樣。這表明詩人并不追求功名利祿,而是更注重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
詩中也提到了山歌和村館,以及愁醉的潯陽叟(即老者),這些形象展現了自由自在的山村生活和詩人的心境。詩人借用兩州春景,邀請友人一起觀賞舞袖的曲目,表達了對快樂和自由的追求。
最后兩句表達了對功名利祿的反思,古來畢竟,何處是功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歡樂和吟詠方式,也應該在適當的時候表達自己的觀點。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由自在生活和功名利祿的對比,表達了詩人晁補之崇尚自由、追求內心寧靜的思想情感。同時,詩詞運用了豐富的意象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向往,以及對功名利祿的淡漠態度。
“功名心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ò shān xī bó shè jì wén qián shè rén
驀山溪(亳社寄文潛舍人)
lán tái xiān shǐ, hǎo zài duō qíng fǒu.
蘭臺仙史,好在多情否。
bù jì yī xíng shū, guò xī fēng fēi hóng qù hòu.
不寄一行書,過西風、飛鴻去后。
gōng míng xīn shì, qiān zǎi yǔ jūn tóng, zhǐ kuáng yǐn, zhǐ kuáng yín, lǜ bìn shū fēi jiù.
功名心事,千載與君同,只狂飲,只狂吟,綠鬢殊非舊。
shān gē cūn guǎn, chóu zuì xún yáng sǒu.
山歌村館,愁醉潯陽叟。
qiě jiè liǎng zhōu chūn, kàn yī qǔ zūn qián wǔ xiù.
且借兩州春,看一曲、樽前舞袖。
gǔ lái bì jìng, hé chǔ shì gōng míng, bù tóng yǐn, bù tóng yín, yě quàn shí kāi kǒu.
古來畢竟,何處是功名,不同飲,不同吟,也勸時開口。
“功名心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