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由卻睹冰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由卻睹冰容”全詩
午漏那堪永。
何苦相仍愁簿領。
短壑清溪牽興。
瑤臺月下曾逢。
何由卻睹冰容。
一笑為驅煩暑,故人元是清風。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清平樂》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清平樂》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炎熱的夏天害怕美景,
午時的滴漏何時能停止?
何必相互憂慮,心情沉重。
短暗的溝壑和清澈的溪水引發了興致。
在瑤臺的月光下曾有過相遇,
如何才能再次見到那冰一般的容顏?
一笑就能驅散繁雜的煩悶,
那位故人本就如清風一般清爽。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炎炎夏日的不悅和對美景的畏懼之情。詩人形容自己在炎熱的天氣中感到厭倦,午時的滴漏似乎永遠不會停止,使他感到無法忍受。他感嘆為何要相互憂慮,讓心情變得沉重。然而,短暗的溝壑和清澈的溪水卻使他感到愉悅和開心。在過去的某個月夜,他曾在瑤臺的月光下遇到過令人難以忘懷的人,但如今卻無法再次見到那冰一般的容顏。盡管如此,他相信只需一笑,就能擺脫煩悶和酷熱,因為他的故人就如同清風一般清爽。
賞析:
《清平樂》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夏日的厭倦和對故人的思念之情。詩中采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炎熱的天氣和午時的滴漏,展現了作者在夏天的不適感。然而,詩人在描述清澈的溪水和短暗的溝壑時,情緒卻有所轉變,表達了對自然環境的喜愛和對美景的向往。詩人以瑤臺月下曾逢的描寫,表達了對故人的思念之情,同時也暗示了過去美好的回憶。最后,作者通過一笑為驅煩暑,將故人比作清風,傳遞了一種心境上的寧靜和舒適感。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美景和故人的思念,通過對比和隱喻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在炎熱夏天的矛盾情感和對清涼寧靜的向往。這首詩詞在表達情感的同時也展示了對自然的敏感和對人情世故的洞察力,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的心境和情感。
“何由卻睹冰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ng píng lè
清平樂
yán tiān wèi jǐng.
炎天畏景。
wǔ lòu nà kān yǒng.
午漏那堪永。
hé kǔ xiāng réng chóu bù lǐng.
何苦相仍愁簿領。
duǎn hè qīng xī qiān xìng.
短壑清溪牽興。
yáo tái yuè xià céng féng.
瑤臺月下曾逢。
hé yóu què dǔ bīng róng.
何由卻睹冰容。
yī xiào wèi qū fán shǔ, gù rén yuán shì qīng fēng.
一笑為驅煩暑,故人元是清風。
“何由卻睹冰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