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下天池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來下天池間”全詩
拂云游四海,弄影到三山。
遙憶君軒上,來下天池間。
明珠世不重,知有報恩環。
分類:
作者簡介(沈佺期)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內黃人。善屬文,尤長七言之作。擢進士第。長安中,累遷通事舍人,預修《三教珠英》,轉考功郎給事中。坐交張易之,流驩州。稍遷臺州錄事參軍。神龍中,召見,拜起居郎,修文館直學士,歷中書舍人,太子少詹事。開元初卒。建安后,訖江左,詩律屢變,至沈約、庾信,以音韻相婉附,屬對精密,及佺期與宋之問,尤加靡麗。回忌聲病,約句準篇,如錦繡成文,學者宗之,號為沈宋。語曰:蘇李居前,沈宋比肩。集十卷,今編詩三卷。
《黃鶴》沈佺期 翻譯、賞析和詩意
《黃鶴》是唐代詩人沈佺期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黃鶴與丹鳳成對飛翔,卻無法與白鷴群鳴。飛越云層游歷四海,把自己的影子留在了三山間。遠遠地想起在云窗上的您,從天池回到人間。明亮的珍珠在世間并不重要,只希望您能明白我對您的感激之情。
詩意:
《黃鶴》是一首描繪黃鶴與丹鳳的聯想和對唐代宮廷環境的寫照之作。詩中通過黃鶴與丹鳳相輔相成、默契合作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在宮廷中感到孤獨和無法融入的心情。作者以自由自在的黃鶴游歷四海,留下自己的身影在山間,表達了對自由的向往。此外,詩中還表達了對當朝君王的感念和對寶貴珍物的看法。
賞析:
《黃鶴》以輕盈靈動的語言描繪出了黃鶴與丹鳳飛翔的場景,營造出一種翱翔自由的氛圍。通過黃鶴與丹鳳無法與白鷴同群的比喻,作者隱晦地表達了自己在宮廷中的孤獨和無法融入的心情。詩中以拂云游四海和留影三山的形象,表達了對自由和遠離喧囂的向往。最后,作者表達對當朝君王的思念,同時通過明珠不重要的描寫,抒發了對品德高尚、忠誠感恩的精神追求。
整首詩詞既以鳥鳴景物為喻來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蘊含了對自由、遠離世俗和忠誠報恩的思考與追求。詩中運用了比喻和意象手法,表達了作為一個詩人和宮廷官員的沈佺期內心的感受和對理想追求的渴望,具備了深遠的哲理和審美價值。
“來下天池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ng hè
黃鶴
huáng hè zuǒ dān fèng, bù néng qún bái xián.
黃鶴佐丹鳳,不能群白鷴。
fú yún yóu sì hǎi, nòng yǐng dào sān shān.
拂云游四海,弄影到三山。
yáo yì jūn xuān shàng, lái xià tiān chí jiān.
遙憶君軒上,來下天池間。
míng zhū shì bù zhòng, zhī yǒu bào ēn huán.
明珠世不重,知有報恩環。
“來下天池間”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