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幕低低拂地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繡幕低低拂地垂”全詩
春風何事入羅幃。
胡麻好種無人種,正是歸時君未歸。
臨晚景,憶當時。
愁心一動亂如絲。
夕陽芳草本無恨,才子佳人空自悲。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鷓鴣天》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鷓鴣天》是一首宋代晁補之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繡幕低低拂地垂,
春風何事入羅幃。
胡麻好種無人種,
正是歸時君未歸。
臨晚景,憶當時。
愁心一動亂如絲。
夕陽芳草本無恨,
才子佳人空自悲。
譯文:
繡幕低垂地拂動,
春風何事進入羅帷。
胡麻好種無人耕種,
此時正是歸來之時,君主卻未歸。
面對夕陽下的景色,回憶起往昔。
憂心煩亂,亂如絲線。
夕陽下的芳草本無悔恨,
只有才子和佳人自己感到悲傷。
詩意:
《鷓鴣天》描繪了一個寂寥凄涼的場景,以此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憂愁。繡幕低垂,春風輕拂,暗示著一個空蕩的房間,沒有君主的歸來。胡麻好種卻無人耕種,暗喻著美好的事物卻無人去珍惜和經營。夕陽下的景色美麗而無恨,但才子和佳人卻感到空虛和悲傷。
賞析:
這首詩詞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寂寥的場景,通過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與憂傷。繡幕低垂、春風拂動,營造出一種空蕩寂寥的氛圍。胡麻好種無人種的描述,寓意著美好的事物或機會常常被人們忽視或錯過。夕陽下的芳草本無恨,表達了自然界的美好與無私,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才子和佳人的空虛悲傷,暗示了人們內心的孤獨和迷茫。
整首詩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景物的描寫和情感的表達,展示了作者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的無奈。詩中的細節描寫和意象運用精確而富有感染力,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同時,這首詩也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感表達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
“繡幕低低拂地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 gū tiān
鷓鴣天
xiù mù dī dī fú dì chuí.
繡幕低低拂地垂。
chūn fēng hé shì rù luó wéi.
春風何事入羅幃。
hú má hǎo zhǒng wú rén zhǒng, zhèng shì guī shí jūn wèi guī.
胡麻好種無人種,正是歸時君未歸。
lín wǎn jǐng, yì dāng shí.
臨晚景,憶當時。
chóu xīn yī dòng luàn rú sī.
愁心一動亂如絲。
xī yáng fāng cǎo běn wú hèn, cái zǐ jiā rén kōng zì bēi.
夕陽芳草本無恨,才子佳人空自悲。
“繡幕低低拂地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