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魂爭得連宵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夢魂爭得連宵接”全詩
水漏澀、銅壺香燼,夜霜如雪。
睡眼不曾通夕閉,夢魂爭得連宵接。
念碧云、川路古來長,無由越。
鸞釵重,青絲滑。
羅帶緩,小腰怯。
伊多感那更,恨離傷別。
正是少年佳意氣,漸當故里春時節。
歸去來、莫教子規啼,芳菲歇。
分類: 滿江紅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滿江紅(寄內)》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滿江紅(寄內)》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月亮升到西窗上,書簾靜悄悄,燈光又漸漸暗淡。
水滴聲嘎啞,銅壺中香煙繚繞,夜霜如同雪花灑落。
睡眼從未合上過,夢魂爭相不斷糾纏。
想起那碧云和川路,古往今來一直遙遠,無法越過。
鸞釵重重疊疊,青絲柔滑細膩。
羅帶緩緩垂落,纖腰略顯羞怯。
多少次感嘆那分離,恨別離所帶來的傷痛。
正是年輕人滿懷豪情壯志,漸漸適應了故鄉的春天。
回去吧,不要讓黃鸝鳥再次啼鳴,花朵已經凋謝。
詩意和賞析:
《滿江紅(寄內)》描繪了一個夜晚的場景,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和對離別之苦的感受。
詩中的月亮升起在西窗上,書簾下垂,燈光漸暗,營造出一種寂靜的氛圍。水滴聲、銅壺中的香煙和夜霜的描述,為詩中增添了一絲凄涼和寂寞的意境。
作者描述自己從未合上過眼睛,不斷被夢魂糾纏,表現了作者內心的焦慮和不安。思念故鄉的碧云和久遠的川路,卻無法越過離別的隔閡。
詩中描寫了女子的鸞釵、青絲和羅帶,細腰的羞怯,以及作者對別離的痛感的表達,展示了對離別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然而,詩的最后幾句表達了年輕人的豪情壯志和對故鄉春天的適應,意味著作者在思鄉之苦中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感和力量,呈現了青年人面對離別的堅強和對未來的樂觀。
整首詩以寄托離別之情、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未來的希望為主旨,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晁補之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內心世界。
“夢魂爭得連宵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ǎn jiāng hóng jì nèi
滿江紅(寄內)
yuè shàng xī chuāng, shū wéi jìng dēng míng yòu jiǎn.
月上西窗,書幃靜、燈明又減。
shuǐ lòu sè tóng hú xiāng jìn, yè shuāng rú xuě.
水漏澀、銅壺香燼,夜霜如雪。
shuì yǎn bù céng tōng xī bì, mèng hún zhēng de lián xiāo jiē.
睡眼不曾通夕閉,夢魂爭得連宵接。
niàn bì yún chuān lù gǔ lái zhǎng, wú yóu yuè.
念碧云、川路古來長,無由越。
luán chāi zhòng, qīng sī huá.
鸞釵重,青絲滑。
luó dài huǎn, xiǎo yāo qiè.
羅帶緩,小腰怯。
yī duō gǎn nà gèng, hèn lí shāng bié.
伊多感那更,恨離傷別。
zhèng shì shào nián jiā yì qì, jiàn dāng gù lǐ chūn shí jié.
正是少年佳意氣,漸當故里春時節。
guī qù lái mò jiào zǐ guī tí, fāng fēi xiē.
歸去來、莫教子規啼,芳菲歇。
“夢魂爭得連宵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六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