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向千門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聲向千門去”全詩
聲向千門去。
也到文闈校文處。
也到文君繡戶。
背燈解帶驚魂。
長安此夜秋聲。
早是夜寒不寐,五更風雨無情。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清平樂》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清平樂》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晁補之。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寒風雁度。
聲向千門去。
也到文闈校文處。
也到文君繡戶。
背燈解帶驚魂。
長安此夜秋聲。
早是夜寒不寐,
五更風雨無情。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寒冷的秋夜景象。北風凜冽,候鳥南飛。它們的聲音傳到了千家萬戶。無論是在文闈的考場,還是在文君的繡房,都能聽到這些聲音。夜晚,背著燈,解開衣帶的人受到了驚嚇。長安城中此時傳來的聲音充滿了秋天的氣息。在這個寒冷的夜晚,早已無法入眠,五更時分的風雨更是讓人感到無情。
賞析:
《清平樂》通過描繪寒冷的秋夜景象,展現了一種凄涼、孤寂的氛圍。詩中使用了寒風和候鳥南飛的意象,表達了秋天的嚴寒和季節變遷的無情。在夜晚的安靜中,作者通過描述人們的行為和感受,進一步突出了這種凄涼的氛圍。背燈解帶的人受到驚嚇,形象地描繪了夜晚的寂靜和恐懼感。整首詩以長安城為背景,通過描繪秋天的聲音和氣息,使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對于時光流轉和世事無常的思考。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凄涼的意象,展現了宋代文人對于人生無常和時光流轉的感慨。通過對于寒冷秋夜的描繪,作者表達了對于人生的無奈和對于歲月的感慨。整首詩以凄涼的情感和細膩的描寫賦予了讀者一種思索和共鳴的空間,使人不禁陷入對于生命和時光的思考。
“聲向千門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ng píng lè
清平樂
hán fēng yàn dù.
寒風雁度。
shēng xiàng qiān mén qù.
聲向千門去。
yě dào wén wéi xiào wén chù.
也到文闈校文處。
yě dào wén jūn xiù hù.
也到文君繡戶。
bèi dēng jiě dài jīng hún.
背燈解帶驚魂。
cháng ān cǐ yè qiū shēng.
長安此夜秋聲。
zǎo shì yè hán bù mèi, wǔ gēng fēng yǔ wú qíng.
早是夜寒不寐,五更風雨無情。
“聲向千門去”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