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橋知有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河橋知有路”全詩
爐煙未斷蛛絲滿。
想得兩眉顰。
停針憶遠人。
河橋知有路。
不解留郎住。
天上隔年期。
人間長別離。
分類: 菩薩蠻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菩薩蠻(七夕)》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菩薩蠻(七夕)》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陳師道。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行云過盡星河爛。
爐煙未斷蛛絲滿。
想得兩眉顰。
停針憶遠人。
河橋知有路。
不解留郎住。
天上隔年期。
人間長別離。
中文譯文:
飄動的云彩掠過繁星點綴的銀河。
爐煙尚未散去,蜘蛛絲已經纏滿。
想起兩只眉毛緊鎖的情景。
停下手中的針線,懷念遠方的人。
河橋知曉通往的路。
卻不明白為何留不住心愛的人。
天上的時間隔絕了彼此。
人間的長久分離。
詩意和賞析:
《菩薩蠻(七夕)》這首詩詞描繪了一種寂寞和思念的情感。詩中以天上的星辰和人間的離別為背景,表現了作者內心深處的孤獨和對遠方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行云過盡星河爛"表達了云彩飄動的景象,暗示著時間的流逝,星河閃耀的美麗景色暗示著人間的喧囂與繁忙。第二句"爐煙未斷蛛絲滿"通過爐煙未散去、蜘蛛絲纏滿的描寫,形象地表達了人世間的寂寞和荒涼。
接下來的兩句"想得兩眉顰,停針憶遠人"表達了作者思念遠方人的情感。眉毛緊鎖的情景揭示了作者內心的憂傷和思慮。停下手中的針線,回憶遠方的人,進一步強調了作者的孤獨和對他人的思念之情。
"河橋知有路,不解留郎住"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離別和別離的無奈和疑惑。河橋是通往他人的路,但作者卻不明白為何留不住心愛的人。
最后兩句"天上隔年期,人間長別離"則用天上的時間和人間的離別來暗示兩地的隔絕。詩的最后一句表達了作者對長久分離的痛苦和無奈之情。
整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內心情感的方式,表現了作者在七夕這個節日感受到的孤獨和離別之苦。詩詞中的意象與情感相結合,給人一種憂傷和思念的感覺,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離別的無奈和對愛情的渴望。
“河橋知有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ú sà mán qī xī
菩薩蠻(七夕)
xíng yún guò jǐn xīng hé làn.
行云過盡星河爛。
lú yān wèi duàn zhū sī mǎn.
爐煙未斷蛛絲滿。
xiǎng dé liǎng méi pín.
想得兩眉顰。
tíng zhēn yì yuǎn rén.
停針憶遠人。
hé qiáo zhī yǒu lù.
河橋知有路。
bù jiě liú láng zhù.
不解留郎住。
tiān shàng gé nián qī.
天上隔年期。
rén jiān zhǎng bié lí.
人間長別離。
“河橋知有路”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