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長淮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到長淮底”全詩
正泥花時候,奈何客里,光陰虛費。
望箭波無際。
迎風漾日黃云委。
任去遠,中有萬點,相思清淚。
到長淮底。
過當時樓下,殷勤為說,春來羈旅況味。
堪嗟誤約乖期,向天涯、自看桃李。
想而今、應恨墨盈箋,愁妝照水。
怎得青鸞翼,飛歸教見憔悴。
分類: 還京樂
作者簡介(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還京樂(大石)》周邦彥 翻譯、賞析和詩意
《還京樂(大石)》是宋代文學家周邦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禁煙近,觸處、浮香秀色相料理。
正泥花時候,奈何客里,光陰虛費。
望箭波無際。迎風漾日黃云委。
任去遠,中有萬點,相思清淚。
到長淮底。
過當時樓下,殷勤為說,春來羈旅況味。
堪嗟誤約乖期,向天涯、自看桃李。
想而今、應恨墨盈箋,愁妝照水。
怎得青鸞翼,飛歸教見憔悴。
詩意:
這首詩以離京歸程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離別之情的思索和感慨。詩人身在客鄉,離別的時間逐漸接近,他觸摸著身邊的事物,感受著漂浮的花香和美麗的景色,但他對光陰的流逝感到虛度。他望著遠方的箭波無際,迎著風,眼前的黃云飄蕩。他心中有萬點相思之淚,將要到達長江的盡頭。他經過當初的樓下,殷勤地告訴他春天來臨時旅途中的滋味。他慨嘆錯過了約定的時機,對天涯的桃李自怨自艾。他想到現在,應該對滿紙的墨汁和憂愁的妝容感到厭倦。他感嘆青鸞之翼如何才能飛回,讓他看到自己憔悴的模樣。
賞析:
《還京樂(大石)》以抒情的筆調表達了離別之情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描寫,展現了詩人對離別時刻的細膩感受。詩人通過觸摸、嗅聞和視覺的感官體驗,描繪了離別時的美景和芬芳,同時也凸顯了詩人內心對時光的虛度和離別的痛苦。詩中的箭波、黃云等意象,增添了離別的凄迷和無奈之情。最后,詩人以青鸞之翼的比喻,表達了他對重逢的渴望和自己的憔悴心境。
這首詩詞通過精細的描寫和深情的表達,展示了離別時刻的復雜情感和對時光流逝的思考。它既有離別的傷感,又有對重逢的希望,以及對時光的珍惜和悔恨的反思。詩人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將自己的情感交融于景物之中,使讀者能夠共情并感受到離別的苦澀和思念的情緒。整首詩抒發了人們在離別時的無奈和矛盾心理,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情感共鳴力。
“到長淮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i jīng lè dà shí
還京樂(大石)
jìn yān jìn, chù chù fú xiāng xiù sè xiàng liào lǐ.
禁煙近,觸處、浮香秀色相料理。
zhèng ní huā shí hòu, nài hé kè lǐ, guāng yīn xū fèi.
正泥花時候,奈何客里,光陰虛費。
wàng jiàn bō wú jì.
望箭波無際。
yíng fēng yàng rì huáng yún wěi.
迎風漾日黃云委。
rèn qù yuǎn, zhōng yǒu wàn diǎn, xiāng sī qīng lèi.
任去遠,中有萬點,相思清淚。
dào zhǎng huái dǐ.
到長淮底。
guò dāng shí lóu xià, yīn qín wèi shuō, chūn lái jī lǚ kuàng wèi.
過當時樓下,殷勤為說,春來羈旅況味。
kān jiē wù yuē guāi qī, xiàng tiān yá zì kàn táo lǐ.
堪嗟誤約乖期,向天涯、自看桃李。
xiǎng ér jīn yīng hèn mò yíng jiān, chóu zhuāng zhào shuǐ.
想而今、應恨墨盈箋,愁妝照水。
zěn de qīng luán yì, fēi guī jiào jiàn qiáo cuì.
怎得青鸞翼,飛歸教見憔悴。
“到長淮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八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