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掩孤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屏掩孤顰”全詩
疏星掛,涼蟾低下林表。
素娥青女斗嬋娟,正倍添凄悄。
漸颯颯、丹楓撼曉。
橫天云浪魚鱗小。
似故人相看,又透入、清輝半餉,特地留照。
迢遞望極關山,波穿千里,度日如歲難到。
鳳樓今夜聽秋風,奈五更愁抱。
想玉匣、哀弦閉了。
無心重理相思調。
見皓月、牽離恨,屏掩孤顰,淚流多少。
分類: 霜葉飛
作者簡介(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霜葉飛(大石)》周邦彥 翻譯、賞析和詩意
《霜葉飛(大石)》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周邦彥。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露水迷失在凋零的草地上。孤星掛在高處,涼爽的月亮低垂在樹梢。素娥和青女在天空中較量美貌,更增添了凄涼和寂寞的氣息。漸漸地,丹楓搖曳著震動著拂曉的光線。天空中的云浪像魚鱗一樣細小。就像故人相互凝視一樣,這清輝透過半掩著的窗戶特意留下來。迢遞地望著遠方的關山,波浪穿越千里,度日如同歲月難以到達。鳳樓今夜傾聽著秋風,但五更鐘聲卻令人憂愁。想到玉匣里的哀弦閉上了,無心再彈奏思念的曲調。看著明亮的月光,牽起離別之恨,屏住孤獨的愁眉,淚水流下無數。
這首詩詞以秋天的景象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離別和寂寞的感受。作者通過描繪凋零的草地、孤星和涼爽的月亮,以及丹楓搖曳的景象,表達了離別的凄涼和寂寞之感。詩中的素娥和青女象征美麗的女子,她們在天空中比美,強調了離別的痛苦。作者通過描述關山迢遞、波浪穿越千里,表達了離別之苦難以消散的感覺。最后,作者以鳳樓傾聽秋風,牽起離別之恨,表達了無盡的憂愁和思念之情。
這首詩詞以婉約的筆調,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離愁別緒。作者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將個人的情感與自然景物相融合,使詩詞更加富有情感和意境。整首詩詞情緒沉郁,意境悲涼,展現了宋代詩詞中常見的離愁別緒主題。
“屏掩孤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āng yè fēi dà shí
霜葉飛(大石)
lù mí shuāi cǎo.
露迷衰草。
shū xīng guà, liáng chán dī xià lín biǎo.
疏星掛,涼蟾低下林表。
sù é qīng nǚ dòu chán juān, zhèng bèi tiān qī qiāo.
素娥青女斗嬋娟,正倍添凄悄。
jiàn sà sà dān fēng hàn xiǎo.
漸颯颯、丹楓撼曉。
héng tiān yún làng yú lín xiǎo.
橫天云浪魚鱗小。
shì gù rén xiāng kàn, yòu tòu rù qīng huī bàn xiǎng, tè dì liú zhào.
似故人相看,又透入、清輝半餉,特地留照。
tiáo dì wàng jí guān shān, bō chuān qiān lǐ, dù rì rú suì nán dào.
迢遞望極關山,波穿千里,度日如歲難到。
fèng lóu jīn yè tīng qiū fēng, nài wǔ gēng chóu bào.
鳳樓今夜聽秋風,奈五更愁抱。
xiǎng yù xiá āi xián bì le.
想玉匣、哀弦閉了。
wú xīn zhòng lǐ xiāng sī diào.
無心重理相思調。
jiàn hào yuè qiān lí hèn, píng yǎn gū pín, lèi liú duō shǎo.
見皓月、牽離恨,屏掩孤顰,淚流多少。
“屏掩孤顰”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