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如秋后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身如秋后蠅”全詩
雙絲云雁綾。
夜寒袖濕欲成冰。
都緣珠淚零。
情黯黯,悶騰騰。
身如秋后蠅。
若教隨馬逐郎行。
不辭多少程。
分類: 醉桃源
作者簡介(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醉桃源(大石)》周邦彥 翻譯、賞析和詩意
《醉桃源(大石)》是宋代詩人周邦彥的作品。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冬衣初染遠山青。雙絲云雁綾。夜寒袖濕欲成冰。都緣珠淚零。情黯黯,悶騰騰。身如秋后蠅。若教隨馬逐郎行。不辭多少程。
中文譯文:
冬天的衣裳初染遙遠山青。
絲綢薄紗隱約如云雁的羽毛。
夜晚的寒冷讓袖口濕潤欲結成冰。
這都是因為珠淚不斷滴落。
情感黯淡、心情沉悶。
身體如同秋后的蒼蠅。
如果有機會跟隨著馬兒追尋心儀的郎君。
無論走多遠的路途,都不會推辭。
詩意和賞析:
《醉桃源(大石)》描繪了詩人內心中的憂愁和孤寂之情。詩的開頭以冬天的景色作為背景,通過描述染上青色的遠山和輕盈如云雁羽毛的雙絲綢織品,展現了冬日的寒冷和凄涼。接下來,詩人用夜晚的寒冷讓袖口濕潤欲結冰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悲傷和痛苦,這種情感源于珠淚不斷滴落,暗示了詩人心中的失望和離別之痛。
詩中的“情黯黯,悶騰騰”以及“身如秋后蠅”這些形象的描寫,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內心的郁悶和孤獨。最后兩句“若教隨馬逐郎行,不辭多少程”,表達了詩人對于與心儀的郎君相伴而行的渴望,不論路途多遠,都不會推辭。這種堅定而執著的態度,展示了詩人對于愛情的追求和執著。
整首詩運用了冬天的景色和寒冷的氣候,以及詩人內心的憂愁和孤寂,表達了對愛情的渴望和對離別的痛苦的深刻感受。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獨特的意象,詩人成功地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景色相融合,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了濃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整體上,這首詩詞既具有宋代詩人的典型風格,又展現了周邦彥獨特的感受和表達方式。
“身如秋后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uì táo yuán dà shí
醉桃源(大石)
dōng yī chū rǎn yuǎn shān qīng.
冬衣初染遠山青。
shuāng sī yún yàn líng.
雙絲云雁綾。
yè hán xiù shī yù chéng bīng.
夜寒袖濕欲成冰。
dōu yuán zhū lèi líng.
都緣珠淚零。
qíng àn àn, mèn téng téng.
情黯黯,悶騰騰。
shēn rú qiū hòu yíng.
身如秋后蠅。
ruò jiào suí mǎ zhú láng xíng.
若教隨馬逐郎行。
bù cí duō shǎo chéng.
不辭多少程。
“身如秋后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