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黃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又是黃昏”全詩
看暮鴉飛了。
又是黃昏,閉門收返照。
江南人去路緲。
信未通、愁已先到。
怕見孤燈,霜寒催睡早。
分類: 傷情怨
作者簡介(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傷情怨(林鐘)》周邦彥 翻譯、賞析和詩意
《傷情怨(林鐘)》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周邦彥。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枝頭的風漸漸停了,
我看見暮鴉已經飛走。
又到了黃昏時分,
我關上門,收拾返照。
江南的人已經離去,道路變得模糊。
信件還未送到,憂愁已經先來。
我害怕看見孤燈,
霜寒催促早睡。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種傷情和怨懟的心情。詩人觀察到枝頭的風漸漸停下,暮鴉飛走,黃昏來臨。他關上門,收拾返照,意味著他將自己封閉在寂靜的空間中。詩人感嘆江南的人已經離去,道路變得模糊,暗示著他與親友的離別和孤獨感。他擔心信件還未送到,但憂愁已經先來到他心中。他害怕看見孤燈,寒冷的霜催促他早些入睡,意味著他對于孤獨和困苦的逃避與抗拒。
賞析:
《傷情怨(林鐘)》以簡潔而凄涼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憂愁。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于離別和孤獨的痛苦感受。枝頭的風息漸小,暮鴉飛走,黃昏時分的到來,與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憂愁相呼應。詩人將自己封閉在門內,收拾返照,象征著他對外界的隔絕和對往事的回憶。江南人去路緲,揭示了詩人身處異鄉的孤獨與無助。詩人擔心信件還未送到,愁已先到,表現了他對于未知和不確定的擔憂。他害怕看見孤燈,霜寒催促早睡,表達了他對于孤獨和困苦的逃避與抗拒。整首詩詞以樸素而凄美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傷感和苦楚,深深觸動人心。
“又是黃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g qíng yuàn lín zhōng
傷情怨(林鐘)
zhī tóu fēng shì jiàn xiǎo.
枝頭風勢漸小。
kàn mù yā fēi le.
看暮鴉飛了。
yòu shì huáng hūn, bì mén shōu fǎn zhào.
又是黃昏,閉門收返照。
jiāng nán rén qù lù miǎo.
江南人去路緲。
xìn wèi tōng chóu yǐ xiān dào.
信未通、愁已先到。
pà jiàn gū dēng, shuāng hán cuī shuì zǎo.
怕見孤燈,霜寒催睡早。
“又是黃昏”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