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催人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冉冉催人去”全詩
柳汀蓮浦。
看盡江南路。
苦恨斜陽,冉冉催人去。
空回顧。
淡煙橫素。
不見揚鞭處。
分類: 點絳唇
作者簡介(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點絳唇(仙呂)》周邦彥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點絳唇(仙呂)》
朝代:宋代
作者:周邦彥
點絳唇,古時稱妝顏紅唇點粉的女子,也可解作漳州市一帶的地名。
征騎初停,酒行莫放離歌舉。
剛剛停下戰馬,不要放開手中的酒杯,也不要高唱離別之歌。
柳汀蓮浦,形容江南水鄉的景色,有柳樹的汀岸和蓮花盛開的湖泊。
看盡江南路,經歷了許多江南的旅途。
苦恨斜陽,冉冉催人去。
對斜陽充滿苦惱和遺憾,它慢慢地催促著人們離去。
空回顧,淡煙橫素,不見揚鞭處。
空空地回頭看,只見淡淡的煙霧籠罩著江南,看不到馬車奔馳的痕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行旅江南的詩人的心境。詩人初次停下征馬,他提醒自己不要放開手中的酒杯,也不要高唱別離之歌,表達了他對離別的無奈和不舍。他欣賞江南水鄉的美景,經歷了許多旅途,但對斜陽充滿了苦惱和遺憾,感到時間匆匆,催促著他離開。最后,他回頭看時,只見淡淡的煙霧彌漫在江南,無法看到馬車奔馳的痕跡,象征著他離去的無影無蹤。
整首詩以描繪江南的美景為背景,通過對時間流逝和離別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逝去時光的無奈和對離別的不舍之情。同時,通過使用具象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手法,使詩情更加真實感人。這首詩詞展示了周邦彥細膩的情感和對江南風景的熱愛,給人一種深深的離愁之感,并通過對時間和離別的思考,反映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
“冉冉催人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iǎn jiàng chún xiān lǚ
點絳唇(仙呂)
zhēng qí chū tíng, jiǔ xíng mò fàng lí gē jǔ.
征騎初停,酒行莫放離歌舉。
liǔ tīng lián pǔ.
柳汀蓮浦。
kàn jǐn jiāng nán lù.
看盡江南路。
kǔ hèn xié yáng, rǎn rǎn cuī rén qù.
苦恨斜陽,冉冉催人去。
kōng huí gù.
空回顧。
dàn yān héng sù.
淡煙橫素。
bú jiàn yáng biān chù.
不見揚鞭處。
“冉冉催人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