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津路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回津路轉”全詩
短燭散飛蟲。
曾經洛浦見驚鴻。
關山隔、夢魂通。
明星晃晃,回津路轉,榆影步花驄。
欲攀云駕倩西風。
吹清血、寄玲瓏。
分類: 燕歸梁
作者簡介(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燕歸梁(高平曉)》周邦彥 翻譯、賞析和詩意
《燕歸梁(高平曉)》是宋代詩人周邦彥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簾底新霜一夜濃。
短燭散飛蟲。
曾經洛浦見驚鴻。
關山隔、夢魂通。
明星晃晃,回津路轉,榆影步花驄。
欲攀云駕倩西風。
吹清血、寄玲瓏。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秋夜的景象。一夜之間,新霜在簾子下濃郁地凝結了起來。短燭散發出微弱的光芒,散飛的小蟲被它吸引著。詩中提到曾經在洛浦見到過一只驚鴻,但是現在它們被遠山所隔離,只能通過夢境中的靈魂相通。明亮的星星閃爍不定,回程的路途轉折曲折,榆樹的影子里有一匹花驄馬踏步前行。詩人渴望乘著西風攀登云端,吹響清脆的笛聲,將自己的思念之情寄托在玲瓏的音符之中。
賞析:
《燕歸梁(高平曉)》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秋夜的寂靜和詩人的離愁別緒。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通過描寫霜、燭光、飛蟲、驚鴻、明星、回津路和榆影花驄等元素,展示出了一幅寂寞而迷離的秋夜畫面。詩人以洛浦和關山為隱喻,象征著遠離故鄉和親人的離別之苦。而夢境中的靈魂相通,則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最后,詩人表達了對自由和遠方的向往,希望能乘著西風追逐夢想,將自己的情感化作音樂的形式傳達出去。
整首詩詞以其簡練的文字情真意切,通過景物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示了詩人內心深處的離愁別緒和對遠方的向往。這首詩詞在表達個人情感的同時,也融入了對自然景物的描摹,增添了一種寂靜而悠遠的意境。它通過細膩的情感和獨特的意象,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回津路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àn guī liáng gāo píng xiǎo
燕歸梁(高平曉)
lián dǐ xīn shuāng yī yè nóng.
簾底新霜一夜濃。
duǎn zhú sàn fēi chóng.
短燭散飛蟲。
céng jīng luò pǔ jiàn jīng hóng.
曾經洛浦見驚鴻。
guān shān gé mèng hún tōng.
關山隔、夢魂通。
míng xīng huàng huǎng, huí jīn lù zhuǎn, yú yǐng bù huā cōng.
明星晃晃,回津路轉,榆影步花驄。
yù pān yún jià qiàn xī fēng.
欲攀云駕倩西風。
chuī qīng xuè jì líng lóng.
吹清血、寄玲瓏。
“回津路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六銑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