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愁彰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只愁彰露”全詩
占好事、今宵有。
酒罷歌闌人散后。
琵琶輕放,語聲低顫,滅燭來相就。
玉體偎人情何厚。
輕惜輕憐轉唧口留。
雨散云收眉兒皺。
只愁彰露,那人知后。
把我來僝僽。
作者簡介(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青玉案》周邦彥 翻譯、賞析和詩意
《青玉案》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周邦彥。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良夜燈光簇如豆。
占好事、今宵有。
酒罷歌闌人散后。
琵琶輕放,語聲低顫,滅燭來相就。
玉體偎人情何厚。
輕惜輕憐轉唧口留。
雨散云收眉兒皺。
只愁彰露,那人知后。
把我來僝僽。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夜晚的場景,燈光昏暗,人們散場之后,只剩下寥寥幾個人。在這安靜的夜晚,一個人輕輕放下琵琶,低聲顫抖地唱著歌曲,熄滅蠟燭后與另一個人相會。作者通過描繪琵琶的聲音、燈光和人物之間的情感表達了一種柔和而濃烈的情感。
賞析:
《青玉案》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暗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幽靜而充滿情感的夜晚。首先,詩中的燈光昏暗,猶如豆粒般微小,給人一種昏黃而溫暖的感覺。這種昏暗的環境為夜晚的浪漫氛圍營造了基調。
接著,詩人描繪了一個人放下琵琶,低聲顫抖地唱歌,表現出內心情感的高漲。琵琶的聲音輕柔而悠揚,與燈光的昏暗相輔相成,使整個場景更加寧靜而寂寥。作者通過這樣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一種靜謐而深情的氛圍中。
同時,詩中還描寫了一個人熄滅蠟燭后與另一個人相會。這一情節進一步增加了詩的浪漫氣息。兩人相遇的瞬間,燈光全然熄滅,只剩下他們之間的私密交流。這種情感的表達方式,傳遞了作者對愛情的渴望和深情厚意。
整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幽靜而浪漫的夜晚,通過琵琶的聲音、燈光的昏暗和情感的流露,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柔情和對愛情的向往。《青玉案》以其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意境,給人一種溫馨、浪漫的感受,使人產生共鳴,并能夠引起讀者對美好感情的思考。
“只愁彰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ng yù àn
青玉案
liáng yè dēng guāng cù rú dòu.
良夜燈光簇如豆。
zhàn hǎo shì jīn xiāo yǒu.
占好事、今宵有。
jiǔ bà gē lán rén sàn hòu.
酒罷歌闌人散后。
pí pá qīng fàng, yǔ shēng dī chàn, miè zhú lái xiāng jiù.
琵琶輕放,語聲低顫,滅燭來相就。
yù tǐ wēi rén qíng hé hòu.
玉體偎人情何厚。
qīng xī qīng lián zhuǎn jī kǒu liú.
輕惜輕憐轉唧口留。
yǔ sàn yún shōu méi ér zhòu.
雨散云收眉兒皺。
zhǐ chóu zhāng lù, nà rén zhī hòu.
只愁彰露,那人知后。
bǎ wǒ lái chán zhòu.
把我來僝僽。
“只愁彰露”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