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吹笙苦未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初學吹笙苦未調”全詩
初學吹笙苦未調。
誰遣有情知事早,相撩。
暗舉羅巾遠見招。
癡騃一團嬌。
自折長條撥燕巢。
不道有人潛看著,從教。
掉下鬟心與鳳翹。
分類: 南鄉子
作者簡介(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南鄉子(撥燕巢)》周邦彥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南鄉子(撥燕巢)》是宋代文學家周邦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輕軟舞時腰。
初學吹笙苦未調。
誰遣有情知事早,相撩。
暗舉羅巾遠見招。
癡騃一團嬌。
自折長條撥燕巢。
不道有人潛看著,從教。
掉下鬟心與鳳翹。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舞蹈的場景為主題,表達了舞者初學笙的艱難困苦和表演過程中的情感交融。通過描寫舞者輕柔而優美的舞姿、初學笙的艱辛,以及舞者的情感表達和與觀眾的互動,展現了一種充滿癡迷和純真的情感體驗。
賞析:
這首詩以流暢的句子表達了舞者的舞姿和情感。首句“輕軟舞時腰”,通過形容舞者舞蹈時腰部的輕柔動作,展現了舞姿的優美和舒展。接著,詩中提到了初學吹笙的辛苦和未掌握技巧的困擾,暗示了舞者在表演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和努力。
詩的第三句“誰遣有情知事早,相撩”,表達了舞者希望能夠與觀眾建立情感共鳴,互相感知對方的心意。舞者展示自己的情感,希望觀眾能夠理解并與之相應。
在第四句“暗舉羅巾遠見招”,詩人通過描寫舞者舉起羅巾的動作,傳遞出舞者遠遠地向觀眾招手,希望引起他們的注意和欣賞。
接下來的兩句“癡騃一團嬌,自折長條撥燕巢”,描述了舞者的天真可愛和表演時的熱情。舞者自己動手撥弄燕巢,展示自己的技巧和靈活性。
最后兩句“不道有人潛看著,從教。掉下鬟心與鳳翹”,表明舞者并不知道有人在暗中觀看,但這并不妨礙她投入表演。舞者的鬢發散落,心思紛亂,但她仍然全情投入,展現出自己的才華和魅力。
整首詩以舞者的情感和表演為中心,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流暢的句子,展現了舞者的熱情、努力和天真,以及她與觀眾之間的情感交流。這首詩詞以細膩的筆觸和情感表達,給人一種柔美而純凈的藝術享受。
“初學吹笙苦未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xiāng zǐ bō yàn cháo
南鄉子(撥燕巢)
qīng ruǎn wǔ shí yāo.
輕軟舞時腰。
chū xué chuī shēng kǔ wèi diào.
初學吹笙苦未調。
shuí qiǎn yǒu qíng zhī shì zǎo, xiāng liāo.
誰遣有情知事早,相撩。
àn jǔ luó jīn yuǎn jiàn zhāo.
暗舉羅巾遠見招。
chī ái yī tuán jiāo.
癡騃一團嬌。
zì zhé cháng tiáo bō yàn cháo.
自折長條撥燕巢。
bù dào yǒu rén qián kàn zhe, cóng jiào.
不道有人潛看著,從教。
diào xià huán xīn yǔ fèng qiào.
掉下鬟心與鳳翹。
“初學吹笙苦未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