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臨風賓欲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玉樹臨風賓欲散”全詩
幽歡未盡有余清。
瓊糜方一啜,銀燭已雙擎。
坐久香津生齒頰,何須五斗消酲。
艷歌聲里醉魂醒。
明年思此會,旌旆想登瀛。
分類: 臨江仙
作者簡介(謝逸)
謝逸(1068-1113,一說1010-1113)字無逸,號溪堂。宋代臨川城南(今屬江西省撫州市)人。北宋文學家,江西詩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與其從弟謝薖并稱“臨川二謝”。與饒節、汪革、謝薖并稱為“江西詩派臨川四才子”。 曾寫過300首詠蝶詩,人稱“謝蝴蝶”。生于宋神宗趙頊熙寧元年,幼年喪父,家境貧寒。與汪革、謝薖同學于呂希哲,刻苦磨礪,詩文俱佳。兩次應科舉,均不第。然操履峻潔,不附權貴,和謝薖“修身礪行,在崇寧大觀間不為世俗毫發污染”(《謝幼盤文集》卷首),一生過著“家貧惟飯豆,肉貴但羨藜”的安貧樂道的清苦生活,以作詩文自娛。在鄉家居,每月召集鄉中賢士聚會一次,共議古人厚德之事,并抄錄成冊,名為“寬厚會”。其《寄隱士詩》表達了自己的志向:“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家藏玉唾幾千卷,手校韋編三十秋。相知四海孰青眼,高臥一庵今白頭。襄陽耆舊節獨苦,只有龐公不入州”。這首詩為歷代詩論家所贊賞,《竹莊詩話》、《詩林廣記》均稱其為佳作。宋徽宗趙佶政和三年以布衣終老于故土,年四十五。
《臨江仙》謝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臨江仙》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謝逸。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臨江仙》中文譯文:
玉樹臨風賓欲散,
黃昏約馬嘶庭。
幽歡未盡有余清,
瓊糜方一啜,
銀燭已雙擎。
坐久香津生齒頰,
何須五斗消酲。
艷歌聲里醉魂醒,
明年思此會,
旌旆想登瀛。
《臨江仙》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仙境般的場景,詩人在江邊和一群朋友歡聚,享受著音樂和美酒的歡樂時光。
首先,詩中描述了玉樹臨風的賓客,意味著他們風姿綽約、非常出眾。黃昏時分,大家約定在庭院中,馬嘶聲回蕩著,增添了一絲凄涼的氣氛。盡管歡樂的時刻還未結束,但人們心中已經充滿了余韻和清幽之感。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瓊糜和銀燭。瓊糜是一種美酒,象征著美好和豐富。詩人只是喝了一小口,但已經能夠感受到其中的美妙。銀燭則表示照明之物,這里象征著照亮了歡樂的氛圍。
詩人坐得久了,香津溢出,使得頰上的齒頰變得生動。這里描述了人們長時間的歡聚,使得身心愉悅,容顏煥發。詩人提問:為什么還需要五斗酒來增添煩惱呢?五斗酒是古代的一種濃酒,這里表示不需要再喝酒來追求快樂,因為已經滿足于眼前的歡樂。
最后,詩人描述了艷歌聲中醉魂的蘇醒。在美妙的歌聲中,詩人的靈魂被喚醒,他開始思考明年再次相聚的事情。他想起了登上神話中的仙境瀛洲所需要的旌旆,這里象征著美好的愿望和期待。
整首詩通過描繪歡聚的場景,表達了人們在美好的環境中享受歡樂時光的愉悅和滿足感。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對未來的期待。
“玉樹臨風賓欲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 jiāng xiān
臨江仙
yù shù lín fēng bīn yù sàn, huáng hūn yuē mǎ sī tíng.
玉樹臨風賓欲散,黃昏約馬嘶庭。
yōu huān wèi jǐn yǒu yú qīng.
幽歡未盡有余清。
qióng mí fāng yī chuài, yín zhú yǐ shuāng qíng.
瓊糜方一啜,銀燭已雙擎。
zuò jiǔ xiāng jīn shēng chǐ jiá, hé xū wǔ dǒu xiāo chéng.
坐久香津生齒頰,何須五斗消酲。
yàn gē shēng lǐ zuì hún xǐng.
艷歌聲里醉魂醒。
míng nián sī cǐ huì, jīng pèi xiǎng dēng yíng.
明年思此會,旌旆想登瀛。
“玉樹臨風賓欲散”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