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蛺蝶惹殘花底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蛺蝶惹殘花底露”全詩
門外畫橋寒食路。
杜鵑飛破草間煙、蛺蝶惹殘花底露。
東君著意憐樊素。
一段韶華都付與。
妝成不管露桃嗔,舞罷從教風柳妒。
分類: 玉樓春
作者簡介(謝逸)
謝逸(1068-1113,一說1010-1113)字無逸,號溪堂。宋代臨川城南(今屬江西省撫州市)人。北宋文學家,江西詩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與其從弟謝薖并稱“臨川二謝”。與饒節、汪革、謝薖并稱為“江西詩派臨川四才子”。 曾寫過300首詠蝶詩,人稱“謝蝴蝶”。生于宋神宗趙頊熙寧元年,幼年喪父,家境貧寒。與汪革、謝薖同學于呂希哲,刻苦磨礪,詩文俱佳。兩次應科舉,均不第。然操履峻潔,不附權貴,和謝薖“修身礪行,在崇寧大觀間不為世俗毫發污染”(《謝幼盤文集》卷首),一生過著“家貧惟飯豆,肉貴但羨藜”的安貧樂道的清苦生活,以作詩文自娛。在鄉家居,每月召集鄉中賢士聚會一次,共議古人厚德之事,并抄錄成冊,名為“寬厚會”。其《寄隱士詩》表達了自己的志向:“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家藏玉唾幾千卷,手校韋編三十秋。相知四海孰青眼,高臥一庵今白頭。襄陽耆舊節獨苦,只有龐公不入州”。這首詩為歷代詩論家所贊賞,《竹莊詩話》、《詩林廣記》均稱其為佳作。宋徽宗趙佶政和三年以布衣終老于故土,年四十五。
《玉樓春》謝逸 翻譯、賞析和詩意
《玉樓春》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謝逸。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弄晴數點梨梢雨。
門外畫橋寒食路。
杜鵑飛破草間煙,
蛺蝶惹殘花底露。
東君著意憐樊素。
一段韶華都付與。
妝成不管露桃嗔,
舞罷從教風柳妒。
詩意:
《玉樓春》描繪了一個春天的景象,以及其中蘊含的情感和寓意。詩中通過描繪細雨、畫橋、杜鵑、蛺蝶等元素,展現了春天的美麗和生機。詩人表達了對東君(可能指君王)的傾慕和贊美,將自己的青春和美好時光獻給了東君。詩詞中也透露出一種傲然自持的態度,不管外界的評價和眼光,只專注于自己的才藝和優雅,甚至引起了風和柳樹的嫉妒。
賞析:
《玉樓春》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春天的景色,通過雨、花、鳥、蝶等形象,展示了春天的生機和美麗。詩中的雨點梨梢,畫橋和寒食路,給人以細膩的感觸。杜鵑飛過草叢中的煙霧,蛺蝶停在殘花上的露珠,展示了春天中獨特的景象和氛圍。
詩中的東君,可能是指君王或貴族,詩人將自己的韶華和美好時光都獻給了東君,表達了對他的傾慕和敬仰。詩人用“妝成不管露桃嗔,舞罷從教風柳妒”來表達自己的自信和自持,不受他人的干擾和評判,專注于自己的才藝和優雅,甚至引起了風和柳樹的嫉妒。
整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含蓄的表達展示了春天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詩人將自己的青春和才華奉獻給東君,展現了一種追求卓越和自我表達的精神。同時,詩中透露出一種傲然自持的態度,不受外界的干擾和評判,專注于自己的才藝和優雅。整首詩詞給人以清新、婉約的感覺,展現了宋代詩詞的風采和特點。
“蛺蝶惹殘花底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lóu chūn
玉樓春
nòng qíng shǔ diǎn lí shāo yǔ.
弄晴數點梨梢雨。
mén wài huà qiáo hán shí lù.
門外畫橋寒食路。
dù juān fēi pò cǎo jiān yān jiá dié rě cán huā dǐ lù.
杜鵑飛破草間煙、蛺蝶惹殘花底露。
dōng jūn zhe yì lián fán sù.
東君著意憐樊素。
yī duàn sháo huá dōu fù yǔ.
一段韶華都付與。
zhuāng chéng bù guǎn lù táo chēn, wǔ bà cóng jiào fēng liǔ dù.
妝成不管露桃嗔,舞罷從教風柳妒。
“蛺蝶惹殘花底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