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江梅寒未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竹里江梅寒未吐”全詩
門外冷云堆浦。
竹里江梅寒未吐。
茅屋疏疏雨。
誰遣愁來如許。
小立野塘官渡。
手種凌霄今在否。
柳浪迷煙渚。
分類: 謁金門
作者簡介(蘇庠)
蘇庠(1065~1147)南宋初詞人。字養直,初因病目,自號眚翁。本泉州人,隨父蘇堅徙居丹陽(今屬江蘇)。因卜居丹陽后湖,又自號后湖病民。蘇堅有詩名,曾與蘇軾唱和,得蘇軾賞識,并因蘇軾稱譽其詩而聲名大振。徽宗大觀、政和之際,蘇庠曾依蘇固與徐俯、洪芻、洪炎、潘淳、呂本中、汪藻、向子諲等結詩社于江西。在澧陽(今湖南澧縣)筑別墅以供游憩。其后居京口。高宗紹興年間,蘇庠與徐俯同被征召,獨不赴,隱逸以終。
《謁金門(懷故居作)》蘇庠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謁金門(懷故居作)》是蘇庠所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何處所。門外冷云堆浦。
竹里江梅寒未吐。
茅屋疏疏雨。
誰遣愁來如許。
小立野塘官渡。
手種凌霄今在否。
柳浪迷煙渚。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蘇庠對于離故居的思念之情。詩人置身于金門之外,眼前是冷冽的云霧聚集的浦水,竹林中的江梅還未開放。茅屋稀疏的雨滴聲中,詩人內心的憂愁如何而來,如此沉重。他站在野塘邊,回憶著自己曾經栽種的凌霄花,不知它現在是否依然存在。柳浪迷失在煙霧彌漫的渚岸。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景物和抒發情感來表達詩人對故居的思念之情。詩人運用簡練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景物相融合,營造出一種深情的氛圍。詩中的冷云、江梅、茅屋、雨滴等形象描繪,展現了一種寂寞、蕭瑟的景象,與詩人內心的憂愁相呼應。在最后兩句中,詩人的思緒回到了過去,他懷念自己曾經栽種的凌霄花,同時也表達了對于故居是否仍然存在的擔憂與疑慮。整首詩詞以景物描寫為主,情感交織其中,讓讀者感受到了詩人對故居的深深眷戀和思念之情,同時也引發了對于時光流轉和生命變遷的思考。
“竹里江梅寒未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jīn mén huái gù jū zuò
謁金門(懷故居作)
hé chǔ suǒ.
何處所。
mén wài lěng yún duī pǔ.
門外冷云堆浦。
zhú lǐ jiāng méi hán wèi tǔ.
竹里江梅寒未吐。
máo wū shū shū yǔ.
茅屋疏疏雨。
shuí qiǎn chóu lái rú xǔ.
誰遣愁來如許。
xiǎo lì yě táng guān dù.
小立野塘官渡。
shǒu zhǒng líng xiāo jīn zài fǒu.
手種凌霄今在否。
liǔ làng mí yān zhǔ.
柳浪迷煙渚。
“竹里江梅寒未吐”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