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闌無語惜芳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倚闌無語惜芳菲”全詩
綠陰鶯亂啼。
倚闌無語惜芳菲。
絮飛蝴蝶飛。
緣底事,減腰圍。
遣愁愁著眉。
波連春渚暮天垂。
燕歸人未歸。
分類: 阮郎歸
作者簡介(蘇庠)
蘇庠(1065~1147)南宋初詞人。字養直,初因病目,自號眚翁。本泉州人,隨父蘇堅徙居丹陽(今屬江蘇)。因卜居丹陽后湖,又自號后湖病民。蘇堅有詩名,曾與蘇軾唱和,得蘇軾賞識,并因蘇軾稱譽其詩而聲名大振。徽宗大觀、政和之際,蘇庠曾依蘇固與徐俯、洪芻、洪炎、潘淳、呂本中、汪藻、向子諲等結詩社于江西。在澧陽(今湖南澧縣)筑別墅以供游憩。其后居京口。高宗紹興年間,蘇庠與徐俯同被征召,獨不赴,隱逸以終。
《阮郎歸》蘇庠 翻譯、賞析和詩意
《阮郎歸》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蘇庠。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西園風暖落花時,
綠陰鶯亂啼。
倚闌無語惜芳菲,
絮飛蝴蝶飛。
緣底事,減腰圍。
遣愁愁著眉。
波連春渚暮天垂,
燕歸人未歸。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阮郎歸來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阮郎歸家的期盼和思念之情。詩中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象,展現了大自然的美麗和豐盛,以及人們對歸家的渴望和憂傷。
賞析:
這首詩詞以春天為背景,通過描繪花開的季節和鶯鳥的歌唱,表達了風和日麗的氛圍。作者借景抒情,以西園風暖和落花的時節作為開篇,通過描繪綠樹成蔭下鶯鳥的啼叫,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美好的氛圍。
在第三句中,詩人倚在欄桿上,無言地懷念著花朵的美麗和短暫。接著,詩人提到絮飛和蝴蝶飛舞,這些細節描寫增加了詩歌的生動感。
第五、六句中,詩人以緣底事和減腰圍的形象描繪了阮郎的歸來,表達了詩人對他歸家的渴望和期待。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描述了春天的江水和傍晚的天空,以及燕子歸巢的景象,與阮郎歸家的情感相呼應。
整首詩詞以簡潔清新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美景和詩人對阮郎歸家的思念之情。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使詩詞充滿了濃郁的情感和生動的畫面感,展示了蘇庠獨特的藝術才華。
“倚闌無語惜芳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uǎn láng guī
阮郎歸
xī yuán fēng nuǎn luò huā shí.
西園風暖落花時。
lǜ yīn yīng luàn tí.
綠陰鶯亂啼。
yǐ lán wú yǔ xī fāng fēi.
倚闌無語惜芳菲。
xù fēi hú dié fēi.
絮飛蝴蝶飛。
yuán dǐ shì, jiǎn yāo wéi.
緣底事,減腰圍。
qiǎn chóu chóu zhe méi.
遣愁愁著眉。
bō lián chūn zhǔ mù tiān chuí.
波連春渚暮天垂。
yàn guī rén wèi guī.
燕歸人未歸。
“倚闌無語惜芳菲”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上聲五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