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秋風露又方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九秋風露又方闌”全詩
璧月寧長滿。
九秋風露又方闌。
何日小窗相對、話悲歡。
月華臨夜宜人醉。
老去嗟顏悴。
君如玉樹照清空。
況有凝之道蘊、一尊同。
分類: 虞美人
作者簡介(謝薖)
謝薖(kē)(1074~1116)字幼盤,自號竹友居士。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北宋著名詩人,江西詩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謝逸從弟,與兄齊名,同學于呂希哲,并稱“臨川二謝”。與饒節、汪革、謝逸并稱為“江西詩派臨川四才子”。30多歲時參加科舉,不第而歸,遂淡泊功名之心。常開窗對竹,認為竹勁氣節,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君子似之,因號竹友居士。當時,不少文人靠取媚權臣而顯貴,而他兄弟二人寧可老死布衣,也不走此邪路,其高節一直為人稱許。徽宗政和六年卒(呂本中《謝幼盤文集跋》),年四十三(明弘治《撫州府志》卷二一)。
《虞美人》謝薖 翻譯、賞析和詩意
《虞美人》是宋代詩人謝薖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人世間的離合與相聚,以及歲月的流轉和人生的變遷。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人間離合常相半。
璧月寧長滿。
九秋風露又方闌。
何日小窗相對、話悲歡。
月華臨夜宜人醉。
老去嗟顏悴。
君如玉樹照清空。
況有凝之道蘊、一尊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人世間離合的描繪,表達了生命的短暫和人生的無常。詩人以虞美人花為象征,將其與人間的離別和相聚作對比。詩中提到了璧月,意指明亮的月光,但它并不會永遠照耀,而是有陰晴圓缺的變化。這象征著人生中喜悲離合的經歷,以及時間的推移和變遷。
詩中的九秋指的是重要的時刻或階段,而風露則代表著歲月的流轉。方闌指的是門檻,引申為離別的邊緣。詩人渴望著與心愛的人再次相見,共同分享喜悲歡愁。
在夜晚,月華灑在人身上,使其陶醉其中。詩人感嘆自己日漸老去,面容憔悴。他將心愛的人比作照耀在清空中的玉樹,意味著她的美麗和高貴。詩人同時提到了凝之道蘊和一尊同,這是對心愛之人的贊美,表示她具備凝重和高潔的品質,與詩人心靈相通。
整首詩通過描繪人生的離合和歲月流轉,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易逝和人事變遷的感慨。同時,詩人以花草樹木為象征,抒發了對心愛之人的思念和贊美之情。這首詩既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浪漫情懷,又表達了對人生無常和歲月流轉的深刻思考。
“九秋風露又方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měi rén
虞美人
rén jiān lí hé cháng xiāng bàn.
人間離合常相半。
bì yuè níng zhǎng mǎn.
璧月寧長滿。
jiǔ qiū fēng lù yòu fāng lán.
九秋風露又方闌。
hé rì xiǎo chuāng xiāng duì huà bēi huān.
何日小窗相對、話悲歡。
yuè huá lín yè yí rén zuì.
月華臨夜宜人醉。
lǎo qù jiē yán cuì.
老去嗟顏悴。
jūn rú yù shù zhào qīng kōng.
君如玉樹照清空。
kuàng yǒu níng zhī dào yùn yī zūn tóng.
況有凝之道蘊、一尊同。
“九秋風露又方闌”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