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嗟見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應嗟見晚”全詩
千里長安道。
不用引離聲,便登榮、十洲三島。
畫船珠箔,萍末水風涼,隨柳岸,楚臺人,景與人俱好。
應嗟見晚,玉殿生清曉。
正是妙年時,步承明、謀身須早。
軺車膚使,新逐凱歌回,恩綍重,彩衣輕,嘉慶知多少。
作者簡介(葛勝仲)
葛勝仲 (1072~1144) 宋代詞人,字魯卿,丹陽(今屬江蘇)人。紹圣四年(1097)進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詞科。累遷國子司業,官至文華閣待制。卒謚文康。宣和間曾抵制征索花鳥玩物的弊政,氣節甚偉,著名于時。與葉夢得友密,詞風亦相近。有《丹陽詞》。
《驀山溪(送李彥時)》葛勝仲 翻譯、賞析和詩意
《驀山溪(送李彥時)》是宋代葛勝仲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出門西笑。
千里長安道。
不用引離聲,
便登榮、十洲三島。
畫船珠箔,
萍末水風涼,
隨柳岸,
楚臺人,
景與人俱好。
應嗟見晚,
玉殿生清曉。
正是妙年時,
步承明、謀身須早。
軺車膚使,
新逐凱歌回,
恩綍重,
彩衣輕,
嘉慶知多少。
詩意:
這首詩詞是送別李彥時的作品。詩人離開家門,向西望去,心情愉悅。他將要走過長安千里的道路,卻不需要別人引導,就能登上輝煌的仙境,游歷美麗的地方。畫船上裝飾著珍珠箔,漂浮在水面上,微風吹拂著水面上的浮萍,涼爽宜人。詩人沿著柳岸行走,遇到了來自楚臺的人,周圍的景色和人物都非常美好。詩人感嘆時光匆匆,意識到天色已晚,玉殿中的清晨已經降臨。此時正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刻,應該早早地追求光明,謀求自己的前程。華麗的轎車只是表面功夫,重要的是內在的修養,為了新的勝利而高歌回家,重要的是真誠的友情,而不是華麗的衣著。讓人們知道這一切有多少美好。
賞析:
這首詩詞以送別的情感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李彥時的送別和對生活的感悟。詩人以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內心感受的方式,將離別之情和對美好人生的追求融合在一起。
詩中的長安道代表著人生的旅程,詩人不需要引導,就能找到自己的榮耀和幸福之地。畫船、珠箔、水風涼爽的描寫,給人以寧靜和美好的感覺,與楚臺人和周圍景物相得益彰,形成了和諧的畫面。詩人通過描述清晨的玉殿和妙年時的追求,表達了對充實人生、追求光明的渴望。最后,詩人以軺車、彩衣和嘉慶的提及,暗示了表面的繁華和虛榮,并強調真誠的友情和內在的修養的重要性。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表達方式,展示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的追求,給讀者帶來一種寧靜愉悅的感受。同時,通過對人生旅程的思考,也引發了人們對于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
“應嗟見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ò shān xī sòng lǐ yàn shí
驀山溪(送李彥時)
chū mén xī xiào.
出門西笑。
qiān lǐ cháng ān dào.
千里長安道。
bù yòng yǐn lí shēng, biàn dēng róng shí zhōu sān dǎo.
不用引離聲,便登榮、十洲三島。
huà chuán zhū bó, píng mò shuǐ fēng liáng, suí liǔ àn, chǔ tái rén, jǐng yú rén jù hǎo.
畫船珠箔,萍末水風涼,隨柳岸,楚臺人,景與人俱好。
yīng jiē jiàn wǎn, yù diàn shēng qīng xiǎo.
應嗟見晚,玉殿生清曉。
zhèng shì miào nián shí, bù chéng míng móu shēn xū zǎo.
正是妙年時,步承明、謀身須早。
yáo chē fū shǐ, xīn zhú kǎi gē huí, ēn fú zhòng, cǎi yī qīng, jiā qìng zhī duō shǎo.
軺車膚使,新逐凱歌回,恩綍重,彩衣輕,嘉慶知多少。
“應嗟見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