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磯才過小磯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大磯才過小磯來”全詩
此地神光滿。
丁公潭下百雷霆。
疑是銀河挽下、一齊傾。
高橋飛觀連云起。
檻外驚湍水。
大磯才過小磯來。
應有天孫靈馭、月中迥。
分類: 虞美人
作者簡介(葛勝仲)
葛勝仲 (1072~1144) 宋代詞人,字魯卿,丹陽(今屬江蘇)人。紹圣四年(1097)進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詞科。累遷國子司業,官至文華閣待制。卒謚文康。宣和間曾抵制征索花鳥玩物的弊政,氣節甚偉,著名于時。與葉夢得友密,詞風亦相近。有《丹陽詞》。
《虞美人(題靈山廣禪院)》葛勝仲 翻譯、賞析和詩意
《虞美人(題靈山廣禪院)》是宋代葛勝仲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靈山法會何曾散,
此地神光滿。
丁公潭下百雷霆,
疑是銀河挽下、一齊傾。
高橋飛觀連云起,
檻外驚湍水。
大磯才過小磯來,
應有天孫靈馭、月中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靈山廣禪院的壯麗景象。詩人首先提到法會從未結束,靈山上散發著神圣的光芒,顯示出這個地方的莊嚴和神秘。接著,詩人描述了丁公潭下百雷霆的景象,仿佛是銀河傾瀉而下,震撼人心。高橋上飛觀連綿云起,橋外的湍急水流令人驚嘆。大磯勉強越過小磯而來,似乎有天孫在馭使,月亮也在其中顯得獨特和高遠。
整首詩以壯麗的景色和奇特的景觀為主題,通過描繪自然景觀來表達作者對靈山廣禪院的景色的贊美之情。詩中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如“銀河挽下、一齊傾”和“高橋飛觀連云起”,以強調景色的壯麗和震撼力。作者通過描繪大自然的景象,表達了對靈山廣禪院神秘和莊嚴氛圍的贊嘆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仰望之情。
這首詩詞的意境宏大,語言華麗,運用了豐富的修辭手法,展示了作者的才華和對自然景色的感悟。通過賞析這首詩詞,我們可以感受到宋代文人對自然景觀的熱愛和對宇宙之大的敬畏之情。
“大磯才過小磯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měi rén tí líng shān guǎng chán yuàn
虞美人(題靈山廣禪院)
líng shān fǎ huì hé zēng sàn.
靈山法會何曾散。
cǐ dì shén guāng mǎn.
此地神光滿。
dīng gōng tán xià bǎi léi tíng.
丁公潭下百雷霆。
yí shì yín hé wǎn xià yī qí qīng.
疑是銀河挽下、一齊傾。
gāo qiáo fēi guān lián yún qǐ.
高橋飛觀連云起。
kǎn wài jīng tuān shuǐ.
檻外驚湍水。
dà jī cái guò xiǎo jī lái.
大磯才過小磯來。
yīng yǒu tiān sūn líng yù yuè zhōng jiǒng.
應有天孫靈馭、月中迥。
“大磯才過小磯來”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